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族谱研究 阙里史话 查看内容

姓氏略考-莫姓

2010-7-7 11:18|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 21421| 评论: 3|来自: 中華之骨-華夏民族炎黃子孫姓氏淵源略攷

摘要: 眼花缭乱,全是网上搜集的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上古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颛顼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

颛顼号称高阳氏,后分衍有八个氏族,活动中心在帝丘一带(今河南濮阳),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颛顼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

据史籍《三郡记》和《姓氏考略》记载,上古帝颛顼造鄚阳城(今河北任丘、平乡一带),其支庶子孙定居于鄚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氏,世代称莫氏至今,史称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颛顼为莫氏的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该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简笔形式,后族人有为避战乱之难去“巾”取谐音字“莫”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

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广韵》中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莫敖之职,亦称莫嚣,是与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职,并行执掌楚国之国政。

在史籍《淮南子·修务训》中则称“莫敖”为莫嚣,指出其原为楚国最高行政官职,军、政两事一把抓。

到楚武王熊通开始称王时,莫敖之职仍然存在,后来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为重臣,与莫敖相互制约。在史籍《左传》的记载中,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当处于同等地位。

楚武王以后的出国历代君主,将莫敖废置不常,后来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叙楚国封官之事时,列莫敖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说明莫敖的地位逐渐降低。今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称莫敖本相当于大司马,后降至左司马之下。

其后世子孙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氏,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第四个渊源:源于鄚姓,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

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河北鄚州。

鄚氏出周宣王姬静,将其次子姬望封赐于鄚州(河北平乡、任县、晋县一带),其后裔子孙因地为姓氏,称鄚氏。

姬望的后裔传至第二十一世孙鄚振扬(姬振扬),因功在汉室,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授其为执戈郎,汉高祖还特赐改其姓为莫,此后称莫振扬,成为该支莫氏始祖。

本书按:

氏改莫氏,来源清晰,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莫氏族人内部相传有这样一段说辞:“由于河南有个郑州,人们经常会把‘’字与‘’字混淆,因此莫氏后人便干脆去其‘邑’偏旁,改称作莫氏……

本书要特别指出的是,此纯属长者逗小学童开心的文字游戏,切切不可作为正史记载于谱,以免遗误莫氏后代子孙,成千秋之罪。

第五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匈奴贺兰部莫何弗,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匈奴贺兰部首领称谓中有莫何弗。

“莫何弗”,乃古匈奴语“副酋”之称,这在《隋书·室韦传》中有记载“每部置莫何弗以贰之。”莫何弗有世袭的惯例。

在莫何弗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何弗氏,后汉化省文为单姓莫氏,逐渐融合于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唐五代之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族,其中有以单字汉姓莫为氏者,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迁都洛阳之后,大力深化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原复姓邢莫氏、莫那娄氏、莫折氏等部落,均改汉姓为莫氏,其后东胡分支中的蠕蠕民族(丁零、铁勒)中亦有改汉姓为莫氏者。

第六个渊源:源于库莫奚族,出自金国时期库莫奚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姓觽》中特别说明:“库莫奚族有莫氏。”

库莫奚族这一名称始见于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这一称号的出现,实际上是在公元四世纪中叶鲜卑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书对库莫奚族就有了不间断的记载,直到公元十三世纪以后才不见其名,前后存在近千年。

“库莫奚”一词是鲜卑语音译,汉役沙、沙粒、沙漠。从含义揣测,这一族称当因其境内多沙漠而得名。公元六世纪下半叶的隋朝时期,省去库莫,单称,此后单一的字成了族称。

库莫奚族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登国年间分背后,各自形成为一族。然史书对其族源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使后人众说纷坛,至今尚无一致认识,综合史载可归纳为二说,所谓东胡之种东部鲜卑之别种东部宇文之、别种,可列为鲜卑说;另一说即本匈奴之别种的匈奴说。实际上,不同记载并无实质性的差别,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为宇文部为东部鲜卑的一支,鲜卑源出东胡;而宇文部内确有不少人出自匈奴血统,但他们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已自号鲜卑,在后来数百年鲜卑族的发展进程中,他们已完全鲜卑化了。

库莫奚部族在其存在的近千年里,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形成与发展、衰落和与它族融合的过程。

大体说来,公元四~七世纪初,是库莫奚族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初期,即在与契丹分背前后,他们以部独自活动,每部有部长(俟斤)一人主其事;后来在对外的争战中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凡五部,阿会氏为联盟酋长,五部皆受其节度。五部为:辱纥主、莫贺弗、契箇、木昆、室得。莫贺弗本系东胡族系酋长的称号,木昆为女真语和今达斡尔语氏族之意,据此推测,这些部是由五个血缘氏族发展而来的,这一时期他们分布在弱洛水(今西拉木伦河)南,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的今老哈河流域,过着善射猎随逐水草的狩猎、游牧生活。从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掠其马牛羊豕十余万,说明他们的畜牧业已有相当发展。正是有这种发展,他们在北魏后期成了北魏的边境之患。

公元七~九世纪中叶,是库莫奚族的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过之,被唐并称为东北两善。虽然畜牧和狩猎业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但农业已在一些居住河谷的部落中出现,部落组织也不同于以前,五部已改名为阿会部、处和部、奥失部、度稽部、元俟折部。改名原委今已不能详知,但从阿会本为此前联盟酋长姓氏而变为部名来分析,一些显贵家族或氏族已成了左右部落的势力。不仅如此,其部落联盟的君长常以五百人持兵卫牙帐,这种常备卫队的出现,表明王权已悄悄地产生,奚族的氏族社会已处于解体阶段。人口也有了迅速增长。史载唐大中元年北部诸山奚悉叛,卢龙张仲武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但这时奚族有众数十万应是接近史实的。地域已不限于老哈河流域,已东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北到霫国,即有了东达今辽宁省阜新市附近,西到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以南一带地区,南抵大凌河,北过西拉木伦河与霫族为邻的广大区域。

奚族在这一时期有如此发展变化,除了内部因素外,其与邻族和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早在北魏时期,他们就常遣使朝贡北魏,岁致名马文皮;又每求入塞,与民交易。其间一度役属突厥,但至东魏武定末,仍保持与中原王朝的来往。隋朝建立后,不久又每年派人向隋贡方物,与隋王朝有了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系。降至李唐,奚与中原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唐武德中期(公元618626),奚族遣使入唐朝贡。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奚酋可度者率众内附,唐太宗李世民乃于其地置饶乐都督府,拜之为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府都督,封楼烦县公,赐姓李氏,并在奚五部地设五州,即以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环州,度稽部为太鲁州,元俟折部为渴野州,委任各部辱纥主为刺吏,皆隶饶乐府,府由营州东夷都护府辖领。可度者死后,奚对唐时叛时服,然与唐王朝的关系自此以后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唐万岁通天年间奚酋李大酺参与契丹李尽忠发动的营州反唐起事,又与契丹一同转附突厥,但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即遣使至唐请降,请求复置营州都督府;玄宗不咎既往,以饶乐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饶乐府都督授之,并诏崇室出女辛为固安公主,妻大酺,大酺于次年亲至长安成婚。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大酺在与契丹可突于争斗中死亡,其弟鲁苏代立。唐玄宗不仅让他袭兄之官爵,又以盛安公主李媁为东光公主妻之,旋改封为奉诚郡王。

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可突于胁奚众附突厥,鲁苏不能制,走投榆关(今河北抚宁榆关镇,一说山海关)。传至延宠为奚酋,唐又拜其为饶乐府都督、怀信王,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妻之。政治上的紧密关系,促进了奚族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还在唐开元五年(公元717)的时候,唐玄宗在复置营州都督府后,都督宋庆礼在任期间,在奚和契丹地区开屯田八十余所,把中原的农作物、先进工具和耕作技术传播到奚地;他又集胡商立邪肆,发展经济交流。这样,几年后,在奚族一带地区出现了仓唐充,居人蕃辑的繁荣景象。另方面,在频繁的政治交往中,奚族的名马等土特产品以贡物形式进入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金帛等物以回赐名义传入奚族社会。据载,奚族在与唐关系紧密时期,每岁朝贡不绝,或岁中二三至,每次常派出数百人至幽州,进入长安的酋渠也有几十人;而唐王朝的回赐,每次或帛十万段,或赐物一千五百疋。可见属于这类形式的经济交流,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正是由于上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推动和加速了这一时期奚族社会的发展。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后,奚族由鼎盛转入衰落和与它族融合时期。这里所说的衰落,是指它作为一个族体独立性的丧失和解体,若就奚族人的生产和生活而言,则仍在持续发展。

奚族衰落的转折点,在唐懿宗李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原来好与契丹战争的奚族,在唐大中元年(公元847)的反唐事件中受到严重打击,而契丹却因在唐会昌二年(公元842)由附回鹘转归唐朝后,至减通中部落寝强,契丹人此时便乘机开始了对奚族的掠夺。钦德为契丹大酋长后,在唐僖宗李儇光启中期(公元885888)“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部,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契丹役属奚后,施行苛虐政策,奚族人怨愤,其酋去诸率数千帐奚族人西徒妫州(州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北山奚遂分为东奚、西奚。此后,奚族人不断起来反抗契丹的民族压迫,契丹贵族为此多次出兵征讨,耶律·阿保机在继任挞马狱沙里后就曾几次讨伐奚族人。

耶律·阿保机为可汗后,鉴于奚族叛服不常,于后梁太祖朱晃开平五年(公元911)又亲率大军对奚族进行大规模镇压,先攻克西奚地,接着分兵讨东奚,亦平之。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奚族不敢复抗,只得举族臣服,从此奚族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变成契丹贵族统治下的一个部族。在这以后,契丹贵族对他采取抚其帐部,拟于国族;将奚王府所统奚众与契丹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同列为四大部;允许奚五王族世与辽人为昏(),因附姓述律氏中在这一政策下,奚族开始了被契丹同化的过程。在有辽一代,奚族人的地位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是被契丹人征服的被统治民族,另一方面其地位仅次于契丹人,被契丹贵族利用作为对内镇压其它被统治民族的反抗和对外与北宋等抗衡的工具。

奚族在由一个独立民族转变为被统治民族的过程中及其从此以后,社会组织变化很大。尽管部的组织至辽末还存在,然而不仅名称、成员与前不同,而且契丹贵族又将在历次征讨中的奚降俘户另组编八个新部。五代史书记奚五部为阿苔部、嚼米部、粤质部、奴皆部、黑讫支部,《辽史》作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部。据近人研究,他们与唐时五部的对应关系为,阿荟、伯德部即阿会部,啜米、楚里即处和部,粤质、奥里部即奥失部,奴皆、遥里即度稽部,黑讫支、梅只部即元俟折部。

新组编八部的情况是:大辽天赞二年(公元923),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镇压了胡损领导的奚族人起义后,以奚府给役户、诸部隐丁及流散,置堕瑰部。该部与奚原五部在辽被称为奚王府六部五帐分,由奚王领导,隶辽北府。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十二年(公元994),辽圣宗对六部进行改组,将梅只、堕瑰二部并入奥里部,另以奚王府二克的长官、士兵及其家属分置南克、北克二部,合为六部,另七部为:迭刺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撤里葛部、窈爪部、耨怨爪部、讹仆括部,他们皆不归奚王府节制,隶辽南府。前三部系辽太祖以俘获奚户置,后四部为辽圣宗以辽太祖伐奚时籍入宫分的乞降奚户分置。由于契丹建国后迅速封建化,历代契丹贵族重视发展农业,奚族人在这一潮流中虽然尚未完全脱离畜牧生活,但经营农业的越来越多,而且将土地租给汉人耕种。早在唐末,西奚已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穄

在辽圣宗执政时期,北宋王朝曾派遣使臣出使契丹,进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壁,亦务耕种,且善耕种。六十年后北宋宰相苏颂出使契丹将途中所见作诗描述:农夫耕作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希,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间之皆汉人佃奚土。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所制大车闻名于世,誉称奚车;时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可见,奚族在辽国部落组织虽被契丹贵族分割得七零八落,但其社会生产却比前有了很大发展。

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奚族人站在契丹人一边维护辽国统治。在辽行将覆灭之际,奚王回离保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等于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在南京(今北京)拥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政权,妄图挽救辽国的灭亡。当女真族人进入居庸关后,北辽上下北逃,奚王回离保逃往保箭笴山,收集奚、渤海、汉三族丁壮为兵,建国称帝,自号奚国皇帝。这是奚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最后一个政权,只存在了数月,就在金兵围剿下溃败,奚王回离保被下属所杀。

女真贵族在灭辽国的过程中,对奚族人采取先是把攻克地区的奚族人降为奴隶,编入猛安谋克;后对归附的奚族人,各置猛安谋克领之。这样,奚各部组织在金初就被打乱了。由于金国军事进攻接连取得胜利,九猛安奚军被徙于山西,后分迁河东。接着在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合刺两朝将大批女真族人南迁时,不少奚族人同时被迁居中原地区,使奚族人分散各地。所以到了金世宗大定年间,奚五部部名已变成了姓氏,即遥里氏、伯德氏、奥里氏、梅知氏、揣氏。奚族人在金国的地位比辽时低下,激起广大奚族人不满。

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五年(公元1160)契丹撒八、移刺窝斡等率众反金,不少奚族人加入反金队伍。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年(公元1162)在镇压这次起义时,对坚持反抗的奚族人采取了极其野蛮的办法,尽杀其男子,以其妇女童孺分给诸军。面对这种残暴的民族灭绝政策,有的继续坚持斗争,有的亡人北宋境内或北逃。金世宗为防止奚族人再次聚集反叛,又将六猛安奚族人分迁到咸平、临潢、泰州等地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将一部分女真族人移居奚地,实行分隔统治。本来,一部分奚族人在辽国与契丹人通婚过程中已被契丹人同化,其它大多数也在与汉和渤海等族人杂居过程中民族特色越来越少,女真贵族强迫奚族人分散迁徙,使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汉和女真等族错居杂处,到了公元十二世纪后期,奚族人迅速被女真族人同化和与汉族融合。金国以后,再不见历史上有奚族人活动的记载。

综观奚族人去向,一部分被女真同化,大部分与汉人融合;而早先被契丹和后来被女真同化的,多数在金亡后也加入了汉族共同体,其间,有以故部族名称汉化称库莫奚氏者,后省文简化为单字汉姓莫氏、库氏、奚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在金国末期居住东北地区的,又有相当一部分族人融入了蒙古族、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其中满族的穆齐氏即库莫奚氏族后裔,满语为MukiHala,世居鄂漠和索罗,后多冠汉姓为莫氏、穆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辽国时期的契丹乃蛮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奈曼氏,亦称那莫氏,满语为Naiman Hala,源于辽国时期契丹乃蛮部,以部为氏,后在元朝初期融为内扎萨克蒙古奈曼部,世居敖汉(今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所冠汉姓即为莫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满语为Tumen Hala,汉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以及金国旧部驼满,以部为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

.满族莽果氏,满语为Manggo Hala,姓氏,亦称蒙棍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汉姓为莫氏、白氏。

.满族莫勒特氏,满语为More Hala,亦称墨哷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改汉姓为莫氏、梅氏、墨氏。

.满族舒穆哩氏,亦称苏某力氏,满语为Sumuri Hala,世居海兰木(今黑龙江瑗珲黑河镇对岸海兰泡)、萨尔碧图(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诺敏河中游),后多冠汉姓为莫氏、舒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锡伯族墨呼哩氏,亦称莫图里氏,满语为Mohuri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墨氏、莫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伦春族玛那依尔氏,满语为Mahalr Hala,世居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莫氏。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莫尔登氏,亦称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墨尔丹氏、莫塔哈利氏,满语为Mordin Hala,世居黑龙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后多冠汉姓为莫氏、孟氏、苍氏。

.达斡尔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尔哲勒氏,满语为Moljere Hala,汉义用刀复仇,世居松花江、黑龙江、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孟氏、曹氏、莫氏等。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壮族,出自壮族创世史诗,属于指物为氏。

在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分姓》中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

当时有个人叫卜黄,十分有学问,布洛陀便请他来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族人们关心卜黄,纷纷来探望他并送礼物,卜黄由此灵机一动,便生出了造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叫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叫他姓”(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叫他姓”……从此,壮族人也就有了等姓氏。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忻城县,至今还有一座莫土司衙署故址,占地总面积四十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

莫氏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著名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类世袭土司。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布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布依族中,有以莫为姓氏者。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该莫氏族人所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

近代民族学家、姓氏学家多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姜姓蚩尤部族的后裔,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地区,后逐渐分播至西北、西南地区,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莫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颛顼、鄚振扬(姬振扬)

.各支始祖:

莫仲荣:号静庵,元元统元年癸酉三月十六辰时生,明永乐十一年癸已十月初八子时没,寿八十一,葬沙滑邨口渔翁撒网形壬丙碑志。公为人慷慨,好义深沈有远略,洪武初由江右迁居益阳一里莲花坪与同邑之大华里邻邑之武陵开山坪鼎峙为三族焉。元配:舒氏,桑洲女,元至元二年酉子六月十一午时生,明洪武十九年丙寅七月初八酉时没,年五十一,葬六里舒塘月明洲舒家园侧角龙形癸丁碑志。生子一仕和,孺人勤俭治家克全妇道 恢扩产业内助之贤。继:符氏,生没阙,葬合夫墓左同向共碑。继:蔡氏,生没阙葬合夫墓右同向共碑,生女一适符。是为湖南资阳莫氏始祖。

莫世佑:字起后,号松林,宋景定二年辛酉十月初六日亥时生,係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文昌乡人,自宋景炎二年丁從江西历南京而过湖南安化县落担城西地名莫家江立业复迁龙须岭莫家塅居住,於元前元年乙未娶配寿九十二岁。元至正十二年壬辰十一月十六日辰时没,葬地名龙须岭口至今名莫家塅乙山辛向。元配:程氏,德潜次女,元前至元二年辛巳三月初六日寅时生,寿七十四岁,元至正十四年甲午九月十六日丑时没,葬龙须岭莫家塅乙山辛向夫妇合塚。生子一:贵厚。是为湖南安化莫氏始祖。

1234下一页
9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莫树雄 2012-5-28 00:30
原来我们莫氏还有这么多的历史!
引用 莫如佳 2012-4-10 11:19
我,莫如佳,也是“如”字辈的。
引用 莫同民 2011-1-25 23:12
莫如兰:(公元1802——1883)广东吴川莫村人。八十二岁老人,上京参加光绪癸未科举殿试,御赐“翰林院检讨”衣锦还乡。

查看全部评论(3)

图说莫氏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莫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以来,各地宗亲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3月27日,重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在1月7日,由世莫主席添来叔带队,广东省莫会副会长凡哥,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坤雄叔,惠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
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氏族谱卷二丶三记载,元代十一世天锡公与母亲黄氏收取印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我父辈兄弟五人,长房,二房仍在新会南门居住,三房,五房百年前到广卅读书而定居广卅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曾作五大县(阳江丶阳春丶恩平丶新会丶电白)莫家人
宗亲日志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6
我們是從安徽盧江出來的 當時戰亂 來到台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不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村氏屬於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請問不知有無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 ...
高要莫炎
高要莫炎 2010-08-30
我族字派;有.容.德.乃.大.业.仕.如.国.贵. ...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