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查史实回复“深港红叶”先生
(关于莫敌将军家族史实的真相)

图为我在医院病房采访92岁的退休教授陈培干老先生

图为我在百寿镇访问的91岁退休老中医刘朝贤老先生
以调查史实回复“深港红叶”先生
(关于莫敌将军家族史实的真相)
下面是事由的缘起:
文祖铎在《深港红叶》博客的评论; (原博文;《香港访行录《15-5》将星陨落香江 八桂豪气犹存》)
2009-04-15 16:17:16
历史人物应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不能以意识形态划线,因为意识形态也是历史的产物;也不能以成败定论,因为成败只是历史的一段走向。
历史(人物、事件)之评价,应以其在人类历史大潮中,是否担当了历史之责?或是否对人类的和平、和谐发展起到了促进(至少不阻碍)、顺应之作用?
按此观点,莫敌将军理应得到历史的公平肯定:1.他在民族危亡之秋(北伐、抗战)英勇善战,与士兵同甘苦并能身先士卒;2.他在国共阋墙内斗时,为保桂林免遭生灵涂炭,而勇于退出敌对双方,甘为平民;3.不贪不腐,进亦清廉,退亦安贫。
文祖铎在《深港红叶》博客的评论; (原博文;《将星陨落香江 八桂豪气犹存》)
广西人的倔劲与个性大概就是被北方人称为“蛮子”的原因吧?真是:成也因“倔”败也因“倔”!但只要能顺应历史潮流,“倔”就是成才之保证:武的不说,文的如马君武、梁漱溟等人就是例证。
我们在现存官方历史资料中无法看到“钢军”(7军)的北伐战事史料。我们这一代人也难以明了“真实”的近代历史,真是历史的遗憾!
感谢先生让我们看到了部分历史的真相。意识形态恩怨情仇造成的“伪史”(如《俄共(布)党史》)之祸害,再也不能让其抹杀史实、贻害子孙了!
(2009-03-04 18:02:27)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3ddc00100dto8.html) - 关于莫敌将军家族史实的真相_文祖铎_新浪博客
文祖铎在《深港红叶》博客的评论; (原博文;《将星陨落香江 八桂豪气犹存》)
中国历代“正统史书”都只是胜利者的“功德录”,老百姓很难看到历史“真相”。
(2009-03-04 18:11:52)
《深港红叶》在我转载他的博文后面的评论;
2009-04-20 12:39:31
建议各位使用年代称谓时清晰一些,57年后,怎么看都像是五十七年后,应该1957年或是直接写“反右”时期。
文祖铎回复:2009-04-21 15:52:02
先生的建议有道理。(但年纪大点的人一看文中之意也明白,年轻人可能有误会)另外,先生文中有两处值得商榷:1.韦瑞霖(据陈培干先生说)是永福人,在桂林解放前,他和莫敌曾将桂林市府和警备司令部迁到百寿县(即现百寿镇)。2.文中:“百寿家乡开始土改的时候,广大贫困农民纷纷向政府揭发:莫敌家人平时鱼肉乡民、横征暴敛,莫敌本人与所有国军高级将领一样,喝兵血中饱私囊;所以他和许多反动官僚军阀一样,依靠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到香港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一段似乎与史实有出入。
我是他的老乡,可从未听前辈说过“莫敌家人平时鱼肉乡民、横征暴敛”的传闻,因其家人并未在地方为官,只听说过他的堂兄(地主参匪)被镇压。如他“到香港过着天堂般的生活”的话,与文中“种菜”、“教书”度日即有矛盾,至少可经商或开店谋生。在本地“忆苦思甜”运动中,也没有其家人“罪行”宣传之资料(在1960年前后我是一直参与学校美术老师画忆苦思甜漫画展览的亲历者)。
《深港红叶》的评论;
2009-04-25 08:40:27
感谢博主的转载并配诗。
有些口述历史需要你这个莫敌小同乡设法查实,也可解答我们之间的疑惑与争论:莫敌的父亲性格比较暴躁,莫敌14岁从军的契机就是在遭受一场暴打后,愤然离乡。送走母亲和弟弟之前,他与父亲“讲数”:棍棒出孝子,你把我打出家门使我成为一个将军,为儿是不能抱怨地,但你打老婆的做法必须收敛,我才同意你与母亲一起去香港定居。莫敌的父亲爷们脾气自觉难以根治,家中还有田产够受用。自己放弃了去香港。这时应该在1949年9月份期间。也就是说,莫敌父亲是肯定活在迎接桂林“解放”那一天。他的生命结束肯定在土改之中或之后。至于是否善终,真的请你向村民了解。
文祖铎回复:2009-04-25 14:13:27
我小时候也听说莫敌是因父亲骂他(据说是读书贪玩,叫他去打柴他不愿干),然后自己跑出去跟他姐夫从军的。他的家境也不是很富有,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破落小地主或者富农(在莫德光先生的《艺馨集》诗词及其注释中有所透露)他父亲的传统纲常家教是严厉的!我还听说莫敌一次带警卫回家探亲,他父亲要莫敌亲自为他盛饭而不许警卫代劳,可见家规之严。(这种家教对子女成为正派人才无疑是有益的)
(我还在网上搜索到了钟伟将军的资料,他与莫敌出生相似:都有国学基础、爱好书法、心中有礼义廉耻精神,崇尚正义!有勇敢为!能仗义执言!不计个人恩怨得失!性格相似,只不过各忠其主而已!——他们那一辈人还具有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能中正为人,能识大义。但结局都因其性格“可折不可辱”而比较凄凉)
我有一位前辈诗友(是陈培干前辈的小学同学),原为中医,早已退休,现仍耳聪目明,他曾与莫德光先生通信互赠诗词,藏有德光先生手书诗稿。我每次回百寿都要拜访他,他小时就与莫敌相识,采访他将可知莫敌家情。
访问历史真相后记
我前后经过一个多月,访问了两个91岁以上的故乡老者,和一个莫敌将军家族中比较有文化、有独立见解、敢讲真话的族侄,得到的真相大致如下:
据陈培干先生和刘朝贤(退休老中医)先生的回忆:莫敌将军的父亲名叫莫明华,毕业于桂林《广西省立优级师范》(与陈培干先生的父亲是同学)。莫明华先生只有两弟兄,他的弟弟叫莫少华。
据刘老先生回忆证实
1、莫明华莫少华两弟兄为人都性格奇特、豪爽、正直,而且很讲义气。刘老先生讲了一个具体的事例如下:莫明华先生在《广西省立优级师范》毕业后,原百寿县教育局曾任命他担任一届小学校长,他在校长任内要求学校学生按当时新学校规范统一穿着校服,但大都数学生都是贫苦人家子弟,拿不出购买校服的钱。在这种困难局面下,莫明华先生为了坚持办规范学校,居然自己一个人掏钱为学校学生每人购置一套校服!从而在教育界传为美谈!
2、莫明华先生家仅有二十几亩水旱田,土改时划为中农,不是地主。
3、莫明华先生终身一妻,没有几个妻子。他是在土改后正常病亡的,没有被“镇压”。
4、莫明华先生共养育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莫永安(因参匪被政府镇压);二女儿嫁永福罗锦人阳丽天(曾任民国团级保安司令,现有两个儿子都是退休教授);三儿子即是莫永福(天纵)莫敌将军;四儿子与莫敌一起外出,后在湖南因游泳溺水死亡;第五的女儿嫁龙江乡驿马村陈封墀;第六的小儿子即是香港莫亦凡先生的父亲莫非莫德光先生。
5、莫明华先生唯一的亲弟弟莫少华先生终身务农,为人豪爽仗义,好交游。他曾与永福的一个朋友去越南游玩,在越南遇到麻烦,是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救了朋友的命,当时年纪相当的人都知道这一惊险故事。莫少华是在山中躲日寇时被日寇发现,因而被日寇打死的。
6、至于有人揭发莫敌“莫敌家人平时鱼肉乡民、横征暴敛”的传闻,那是混淆了莫敌家人与家族的界限,把帐一概算到了莫敌(出名的伪军官)头上的误会!事实是:与莫明华共祖父的一个家族弟兄名叫莫需庭,他曾任过旧百寿县县长,他的三个儿子(孟刚、仲刚、季刚)中,大刚子据说为人还比较老实,但二刚子、三刚子的确有仗势横行的劣迹,而且三个“刚子”都因参匪被政府“镇压”。但这是族兄弟的事,与莫敌家人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7、另外,莫敌将军老家的坳上村与邻村拉下村因为牧场纠纷,长期存在宿怨村仇,而且还因此发生过戒斗。在解放后,邻村村民将怨恨发泄到以莫敌将军(伪军官)为旧势力代表的莫姓家族头上,这也是在情理中之事(还因此连累到坳上村的徐姓、王姓村民)。
我最后要说的是:历史真相是不能按照情绪的需要和政治的需要,像打扮小姑娘一样去“任意打扮”的!现在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去还原历史真相的本来面目。这也就是我花时间和精力去作此真相调查的目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3ddc00100dto8.html) - 关于莫敌将军家族史实的真相_文祖铎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