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莫氏村落 查看内容

深圳沙尾:金榜夺魁传风采 碧州开基六百载

2010-6-30 02:52|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 4667| 评论: 1|原作者: 孙世谋 |来自: 天涯博客福田故事

摘要: 金榜夺魁传风采 碧州开基六百载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样的大喜事,人生能有几次?   唐朝大中年间,一位翩翩美少年,从广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来到京城长安,一夜之间摘金夺桂,功成名就 ...
金榜夺魁传风采 碧州开基六百载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样的大喜事,人生能有几次?
   唐朝大中年间,一位翩翩美少年,从广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来到京城长安,一夜之间摘金夺桂,功成名就,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采,引得偌大个长安城万人空巷。他,就是沙尾村莫氏的祖先——唐代广东第一位状元莫宣卿。
  
   姓氏由来
  
   沙尾位于福田区南部,紧邻深圳湾畔,西有上沙,东接石厦。该村大约建村于元末明初,村民由莫、温、梁、欧等姓氏构成。其中莫、温两姓人口稍多,各有二、三百人,而梁、欧两姓人口则较少。由于沙尾地处南海之滨,村后是广袤的田野,村前即是秀美的深圳湾。自建村以后,直至深圳特区成立前的几百年间,村民一直以半农半渔为业,其中温姓以渔业生产为主,梁、欧两姓则主要种植水稻,从事农业生产。而莫氏曾经有过一段半农半渔的生产历史,其渔场位于深圳东部的大亚湾一带海面。后来也转为以农耕为主业,逐渐放弃了渔业生产。
   根据《沙尾莫氏族谱》记载,沙尾村莫氏的祖籍位于河北钜鹿。至于其姓氏的来源,该族谱记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说莫姓源自于地名,属于以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一的颛顼帝,在今河北任丘县、平乡县一带建“莫阳城”。该地的百姓于是以地名为姓,取“莫阳城”的“莫”做为姓氏。这是最早关于“莫”姓的记载。
   第二种说法是沿自郑樵《通志•氏族略》的说法,认为“莫”氏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莫即幕的省文。其后裔主要繁衍于河北钜鹿和湖北江陵一带。
   也有学者认为,莫姓来源于官名,是以官为氏。春秋时期,楚国设有“莫敖”一官。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便曾任此官职。因“莫敖”这一官职是世袭的,其后人世代担任此官,所以便以“莫”为姓氏。还有人因此推测,莫姓也可能为屈姓分支而来。
   以上三种说法较为流行,也都有一定的依据。另外还有一些说法,因流传范围较小,不在这里一一举出。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变迁,历史悠久,情况复杂,难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而以地为姓、以官为姓确是汉族姓氏的重要来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不再重蹈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改而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将河北任丘县、平乡县以北直至晋县一带地方设为钜鹿郡。这也正是上古时代颛顼帝建“莫阳城”的地方。也即是莫氏的发源地。因此,“钜鹿”便成为了莫氏最早的堂号,即“钜鹿堂”。现在沙尾村的莫氏祠堂“碧州莫公祠”就供奉着“钜鹿堂”的牌位。
   在历史上的几次大迁移中,莫氏也逐渐离开河北故土,随着移民队伍不断南迁,最迟在唐代已经有一些莫氏的支系到达广东的封开一带。因为广东在唐代出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少年状元,就是莫氏的后裔。
  
   状元风采
  
   被沙尾莫氏尊为太始祖的莫宣卿,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地在广东封川(今封开县)麒麟山下。
   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父亲莫让仁,博学能文,母亲梁氏,生性贤淑。莫让仁以放鸭为生,一生辛劳贫穷。莫宣卿还没有出世,莫让仁便去世了。其墓葬在今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都尚村两野山。莫宣卿为遗腹子,一出生家庭就十分贫寒,从小与母亲梁氏相依为命。
   梁氏自幼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而莫宣卿也天性迥异,闻言即悟,过目能诵,七岁时已经熟读诗文,学会了吟诗。一天,幼年的莫宣卿与群童在河滨的沙滩上嬉戏,遭到恶少戏弄,便吟诗道: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此诗一出,乡人大奇,传为神童。母亲梁氏看儿子聪颖,便让他就学于名师梁铭甫先生,自此才思大进,十二岁已举茂才,名震乡里。此后,莫宣卿回家于麒麟山侧搭书室自学,决心排除世俗干扰,博览群书,致力精深。在莫宣卿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有一首《答问读书居》,描述了当时寒窗苦读的情况。诗曰: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有青云护。”
   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莫宣卿赴京城长安应考,一举夺魁,成为我国自科举取仕以来最年轻的状元,也是两广第一个状元。时年仅17岁。唐宣宗李忱亲自赐宴,并赐锦衣一袭,以彰荣耀。还赐诗祝曰:
   “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青云得路登科甲,黄榜标名负大魁。身着锦衣游帝里,邦人齐唱状元来。”
   按唐制,放榜后,要从及第同年中选择少年英俊者二人,作为两街探花使,带领一般同年遍游名园。如有他人先折得已开牡丹或芍药,则探花要受罚。同榜之人先到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然后在曲江亭宴会,最后在状元、探花带领下遍游京中名园。由于莫宣卿少年英俊,身兼状元、探花二职,因此,游园之时,万人景仰,盛况空前。满朝文武争相祝贺,同榜进士柳圭之贺诗曰:
   “笔阵才交五阶前,一声雷震便升天。榜中姓氏当头列,笈里文章许世传。红杏殿中呈绣服,绿杨堤畔拂金鞭。九衢难怪人空巷,才子风流正少年。”
   莫宣卿有一首《及第自咏》诗,述说夺魁后的喜悦心情,诗曰:
   “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飞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莫宣卿状元及第后,出任翰林院修撰,又恩赐内阁中书大学士。不久,他还乡祭祖,假期后还京任职,无奈母亲梁氏嫌路途遥远,且不堪长安严寒天气,不愿与儿子同行。莫宣卿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极为孝顺。于是返京后,便向皇帝上表陈情,恳求出任南国地方官,以奉养母亲。得到皇帝恩准,出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别驾。莫宣卿奉旨离京时,百官相送,赠诗者众。柳圭之诗曰:
   “青骢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想到故乡应腊过,药栏犹有异花薰。”
   著名诗人白敏中的诗曰:
   “锦绣文章锦绣身,长安埋动满城春。九重黄甲终为贵,百镒兼金未足珍。台阁丝伦应舍旧,经筵保傅为图新。云何一点思亲志,化着岭南戏采人。”
   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对莫宣卿的孝行非常赞赏。
   莫宣卿回到故里,即奉母携眷去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归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封州刺史李邦昌向朝廷上书奏闻其事,奉旨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入祀封州乡贤祠。文化大革命时期,状元墓被当作封建主义象征,用推土机推倒铲平。
   莫宣卿元配夫人白氏,生有三子,长莫齐,次莫楚,三莫晋。莫晋曾任怀州刺史。莫宣卿去世后,后人整理其文稿,辑为《莫孝肃公诗集》,时任封州刺史白鸿儒为之作序(公元878年),称其文“如真金美玉,不落行迹;如化工造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也。”(载《钦点全唐文》),可惜诗集现已失传。
   莫宣卿虽然早逝,但其成就影响深远。尤其在推动南方文化事业方面,他打破了世人认为“南蛮”文化落后的偏见,大大鼓舞了广东士子读书的风气。
   民间传说,一次,皇帝想吃南方土特产,莫宣卿巧妙地将山上生长的薯莨(作染料用的植物根块,味苦不能吃)和大薯混煮给皇帝吃,味苦难咽。莫宣卿乘机奏称:“广东地贫,百姓以吃此类食物度日,又不幸连年天灾,民生困苦。”最后,皇帝恩准免除广东三年征粮。
   为纪念其故居文德乡,当地人将近年新建的中学命名为“文德中学”。
  
   碧州开基
  
   莫氏家族自唐代出了一个状元之后,到北宋又出了一个进士,就是从莫宣卿算起的第六世祖莫永昌。莫永昌的父亲名莫勇,莫勇共生有三子,分别为永丰、永昌、永泰。永昌为次子,生于宋真宗景德乙巳年(1005年)。中进士的时间已无从查考,族谱只记有他由进士任莆田县令,后升任南雄路判。退休之后先住保昌县珠玑巷,后来迁居到广州城清风桥安度晚年。原配夫人李氏和如夫人万氏共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莫愚、次子莫鲁、三子莫钝。莫永昌终于宋神宗乙丑年(1085年),葬于广州白云山,享寿八十有一。
   莫永昌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莫愚后来迁居番禺东涌;次子莫鲁迁居南海新会。他们后代的情况在族谱中都已经缺失。只能查到三儿子莫钝的传承谱系。据族谱记载,莫钝也生有三子,其中次子名叫莫违,字钜,号肖叟。这个肖叟可是沙尾莫氏家族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是莫氏家族迁居东莞的开山之祖。
   莫违迁居东莞的时间,推算起来大约应在北宋末到南宋初。因为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被撤消并入了东莞县,至莫违迁居东莞时,东莞、宝安仍属一县。莫违是莫永昌的孙子,为莫宣卿以来第八世祖,据《沙尾莫氏族谱》记载,莫违在宋绍兴年间历官朝奉大夫。原配夫人陈氏共生育了七个儿子,长子名念一,以下依次为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莫违去世,与夫人合葬于寒溪水圣娘冈茶山围岭。因肖叟是莫氏迁居东莞的第一人,被后来定居东莞宝安的莫氏后裔,包括沙尾莫氏,尊为一世祖。为了有别于以莫宣卿为一世祖的谱系排列,族谱上又把肖叟称为“后一世祖”。
   从肖叟算起,传至第九代莫碧州时,于明初洪武年间,由东莞成乡正式迁居沙尾,莫碧州便成为沙尾莫氏的开基祖。
   莫碧州迁居沙尾的时间和原因,在《沙尾莫氏族谱》上都有记载。“迁居开创实由公(指莫碧州——作者)始,则其功德垂于后世者深矣。追溯公之初时,系东莞成乡人,游见沙尾土俗醇厚,遂于明朝洪武乙卯年携其妻子来归沙尾居住,发支开派,子孙繁昌,爰得其所,是以沙尾建祠升座,享祀春秋,少酬公恩于万一者尔也”。由此可见,莫碧州迁居沙尾的原因是因为“游见沙尾土俗醇厚”。这个“游”字当然不会是旅游,可能是来沙尾办事、访友,也可能是路过。特别珍贵的是这一段文字记录了莫碧州迁来沙尾的确切时间。这在福田地区各大姓氏的族谱中是唯一的。对于研究福田地区的移民史、开发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明朝洪武乙卯年,即公元1375年。从那时算起,莫氏定居沙尾已经633年。既见沙尾“土俗醇厚”,说明当时沙尾已有居民,也可能正处于开发初期。
   关于莫碧州的身世,族谱的记载过于简略,目前尚无更详细的资料。只知他名叫伯喁,号碧州,其父名为隽庆,莫碧州为宣卿公以来第十六世祖,肖叟公以来的后九世祖。对其生卒年代,族谱也没有记载,只说“据旧谱载,公生于八月十五,终于九月初九。葬于长流水李屋村。右边田唇上有松树为记。”
   后人感其迁居开创之功,在村内建起“碧州莫公祠”纪念他。
   莫碧州是带着妻和子一起来到沙尾的。莫碧州共有四个儿子,原配夫人赖氏无子,继室陈氏生一子,名孟颖,为莫碧州的长子;又继室魏氏生三子,依次名叫仲颐,季颢,元显。其中长子、三子、四子均世居沙尾,而次子仲颐的后代后来迁居南头湾厦村。此外,福田石厦村及现今香港东涌莫屋村、沙江围的莫姓人口,皆为莫碧州的后裔。
  
   清海迁界
  
   莫碧州因原居东莞成乡,离海很远,当地百姓都以农耕为业。自从洪武年间莫碧州率家人定居沙尾后,最初仍以农业生产为主,举全家之力,披荆斩棘,垦荒造田。莫氏家族到了沙尾以后,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两、三百年时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人。邻近村民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有老人给我们介绍说,他们曾听祖辈讲过,沙尾曾经非常热闹,商业也很发达,像圩市一般,附近村民都去沙尾买卖物品。沙尾濒临深圳湾,村民中有一部分温姓人家,因常年来深圳湾海面打鱼,为了方便,后来也定居到沙尾村。定居下来后,仍然以打鱼为生。莫氏家族由于人丁兴旺,逐渐有了富余劳动力。在以农为主的前提下,家族中的部分强壮劳力也开始出海捕鱼。据说曾经发展到一百多条渔船,渔场在深圳湾以东,大亚湾一带海面。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彻底摧毁了沙尾莫氏家族几百年辛勤培植的家园。
   从明朝中叶开始,外国殖民者即开始了侵略中国的行径。根据《新安县志》的记载,自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番彝入寇”,正德十一年(1516年)“番彝佛朗机入寇占据屯门海道”,这里所谓“番彝佛朗机”,实则葡萄牙殖民者。早在明代中期的1516年,他们便曾经占据了位于现在香港新界的屯门海道。
   以后海盗、倭寇也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自嘉靖、隆庆、万历,直至崇祯年间,就有海寇许折桂、温宗善、江钜平、曾一本、老万山贼、艚贼李魁奇、刘香等相继入寇新安县。至康熙年间,仍然“海氛未靖”。
   崇祯三年,李魁奇率战船一百多只进攻新安县,参将陈拱带领官兵迎敌,陈拱战死。贼兵乘胜前进,在佛堂门(今九龙附近)与官军大战遭挫败。李魁奇大怒,领兵直攻南头城。城内官兵寡不敌众,入城坚守,贼兵设云梯攻城。守城军士用大铳炮轰,折其云梯,贼兵方才退去。但南头地方已被劫掠一空。
   崇祯八年春三月,刘香入寇。刘香挟持两名朝廷命官在船,然后将船直驶南头城下,索要炭、铁、米、肉等物资。知县鸟文明与士民坚守不出,每晚在城上点燃火把,各城门相互声援,一个多月相持不下,刘香便在城外纵火焚烧民房。知县带领官兵誓师出城救火,行前,守备余子高以牛酒犒师,士兵们奋勇杀敌,贼乃稍退。
  以上几例,只是《新安县志》上记载稍详的几次战事,但当时的海防形势,由此可见一斑。到了清初,情况又发生了更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东南沿海的反清复明斗争。
   清初顺治四年,“山寇陈耀破大鹏所城,劫掳而去。贼首李万荣据城。罗钦赞盘踞梅沙、葵涌等处,四出流劫,县属乡村房屋焚毁过半,杀掳男妇数万。”(嘉庆本《新安县志》)直至六、七年之后的顺治十一年,总镇吴某领兵讨伐,结果水战失利,无功而返。最后还是因为李万荣与罗钦赞内讧,自相残杀而在顺治十三年被总兵官黄应杰乘机剿灭。其实,陈耀、李万荣、罗钦赞都是重要的反清复明力量。
   当时东南沿海的反清复明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首数郑成功。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得到了沿海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切断郑军与内地百姓的联系和物资供应渠道,清廷在顺治十二年开始厉行“海禁”,下令沿海地区“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清世祖实录•卷92》)。但这一禁令收效不大。同年,郑成功占领了闽南大部分地方。顺治十三年(1656年)又下令严禁商民下海交易,犯禁的不论官民一律处斩,货物入官,犯人家产全部赏给告发人,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先告发,一律处死。这一酷令颁布以后,仍未能堵绝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等抗清军队的联系。正如顺治十六年福建漳州府海防同知蔡行馨在《敬陈管见三事》一文中所写的:“至于沿海一带每有倚冒势焰,故立圩场,有如鳞次。但知抽税肥家,不顾通海犯逆。或遇一六、二七、三八等圩期(即农历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等赶圩的日子——作者),则米、谷、麻、篾、柴、油等物无不毕集,有发无发,浑迹贸易,扬帆而去,此接济之尤者,而有司不敢问,官兵不敢动也。”一句“有司不敢问,官兵不敢动”,形象地表明了当时反清复明力量的强大。这种情况,终于引发了清政府的清海迁界令。
   顺治十八年,清廷下令清海迁界,因顺治帝旋即驾崩,未及实施。康熙元年三月,“总镇曹、总统马督同营兵析界,驱民迁入五十里内地,民初不知迁界之事,……及兵至,多弃其赀,携妻挈子以行,野栖露处,有死丧者,有遁入东莞、归善及流远方不计道里者。”(嘉庆二十五年《新安县志》) 当年八月又第二次“再迁”。“邑地迁三之二”,新安县也被撤并入东莞县。整个福田都在迁移范围之内。老百姓事先并不知情,及至军队突然开到,如狼似虎,不容分毫延误,所有房屋全部焚毁。老百姓无家可归,怆惶内迁,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便无以为生,一路上啼饥号寒、呼爹唤娘,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起初,“迁民多望归,尚不忍离妻子。及流离日久,养生无计,爰有夫弃其妻,父别其子,兄别其弟而不顾者,辗转流亡,不可殚述。”(同上)由此可见流亡百姓之苦。
   康熙七年,广东巡抚王来任不忍民众流离失所,冒死上疏,请求复界。第二年正月,康熙帝准予展界,据《大清一统志》载: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许民归业”,“民踊跃而归,如获再生”。
   为此,老百姓专门在西乡、沙头圩和石湖圩三地各建了一座王巡抚祠,四时祭祀,以表纪念和感激之情。
  对于清海迁界一事,《沙尾莫氏族谱》中有所记述,这也是福田区各姓氏中唯一记录了这一事件的一本族谱,十分难得而珍贵。
   《族谱》将这一事件称为“移村”。在这次“移村”事件中,莫氏祖先也只得忍痛抛离家园。直至康熙八年,重新设置新安县,部分莫氏族人几经周折,方得以重返沙尾。这时,祠堂已经没有了,莫碧州的墓亦已“成为荒野,松树亦已剪伐。”连遗骸都找不到了。众多族人流落异乡,家族人丁大不如前。过去四千多人的兴旺景象已是风光不再。十几代人辛勤耕耘了近三百年创建的家园,彻底毁灭了。正如《沙尾莫氏族谱》中所写的:“为子孙者于春露秋霜之际能不对风木而兴悲哉!”
1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莫朝栋 2010-7-1 17:53
金榜夺魁传风采 碧州开基六百载莫氏家族由于人丁兴旺

查看全部评论(1)

图说莫氏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莫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以来,各地宗亲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3月27日,重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在1月7日,由世莫主席添来叔带队,广东省莫会副会长凡哥,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坤雄叔,惠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
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氏族谱卷二丶三记载,元代十一世天锡公与母亲黄氏收取印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我父辈兄弟五人,长房,二房仍在新会南门居住,三房,五房百年前到广卅读书而定居广卅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曾作五大县(阳江丶阳春丶恩平丶新会丶电白)莫家人
宗亲日志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6
我們是從安徽盧江出來的 當時戰亂 來到台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不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村氏屬於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請問不知有無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 ...
高要莫炎
高要莫炎 2010-08-30
我族字派;有.容.德.乃.大.业.仕.如.国.贵. ...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