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族谱研究 阙里史话 查看内容

书画名家卢子枢其学 兼述与莫伯骥先生之交暨104周年诞辰纪念 ...

2010-6-28 14:44|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 4251| 评论: 0|原作者: 卢汝圻

摘要: 书画名家卢子枢其学 兼述与莫伯骥先生之交暨104周年诞辰纪念 卢汝圻 卢子枢(1900—1978),原名沛森,以字行,号一顾楼、九石山房、不蠹斋。广东东莞虎门人。1920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高等师范学堂,是广东 ...
书画名家卢子枢其学

兼述与莫伯骥先生之交暨104周年诞辰纪念

卢汝圻

     卢子枢(1900—1978),原名沛森,以字行,号一顾楼、九石山房、不蠹斋。广东东莞虎门人。1920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高等师范学堂,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广州市大中院校、 勤大学、广东大学等国画教授。

    卢子枢书画双辉,书坛画界共举。新旧世纪之交,分别在“百年中国画大展”和“建国五十周年书法大展”中、双双荣登最高艺术殿堂。建国以来现代已去世名家中,书画双辉者全国不过百位,广东仅有数人,他获此殊荣,斐声海内外。先生在鉴赏、文史、版本、碑帖金石、古瓷古物、名家名作等都有很深造诣,尤其在文史版本校勘方面,早在二十年代就得大藏书家五十万卷楼主莫伯骥的赏识,两位前辈三十多年来学术之交的史料过去披露不多,故鲜为人知。今籍纪念卢子枢先生104周年诞辰,略述其事,供征文考献者采择。

    一、卢子枢其学的定位

     大凡文史版本学家都知、莫伯骥先生最重要一项著述,是二十二卷的《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此书对我国文史、图书版本、古籍校勘等都是一个很重要贡献。文博界前辈都认为,卢子枢先生在这方面起的作用功不可没。王贵忱先生在《卢子枢书画集·序》中谓:“子枢先生既以擅长书法鸣世,又精于鉴定古书画,为同邑大藏书家莫伯骥先生所器重。一九三一年顷,应莫氏礼聘,参与五十万卷楼藏书校雠编目之役。尽两年之功,始克竣事。……子枢协助莫天一先生整理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功不可没。”

    《不蠹斋友人书札》(东莞市政协出版)前言谓:“卢子枢除国画创作之外,还襄助莫伯骥整理五十万卷楼藏书。因此,在长达五十多年绘画治学生涯中,交往不乏名人,鱼书雁简,邮筒屡寄,他珍藏的一批名人书札还未被世人所知。”

为弘扬卢子枢先生的书画艺术,《中国书法》在2001年第3期以大篇幅登载“卢子枢专题”,并全文转载《卢子枢书画集·序》,冠名“卢子枢其人其艺”,影响广布。

    2002年11月,设在虎门图书馆的“卢子枢艺术纪念馆”揭幕,《中国一代书画名家卢子枢》一书,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综合编辑室主任卢家明先生在审定书稿中,认为卢子枢先生不但是位才高学广的书画名家,更是一位精通文史、学识渊博的古籍版本校勘学家,他博古通今的学识绝非泛泛之赞词,触类旁通的学养和严谨缜密做学问的学者风范印象深刻,实非一般书画名家所能者。为此他对原稿的“其人其艺”句,提出应增加“其学”的定位语方可全面概括,改为“其人其艺其学”定稿。卢了枢先生做学问的毕生奉献,其成就深受世人认同敬佩。

    二、日以校书为乐,书斋“一顾楼”志在敬仰先贤

    学生时代的卢子枢已非常酷爱文史,广州读师范时成绩特别优秀,其学之“痴情”,早在二十年代“广东国画研究会”同仁广为所知,他的书画室名早期取“一顾楼”,正是其学“痴情”之一段情结。他为敬仰先贤顾广圻,取书斋名为“一顾楼”,是对清代名校勘学家、古籍版本学者顾广圻(字千里、元和人、1767—1836)的博达学识,和严谨缜密的学风之敬仰。并以“圻”字为其子取名(长子照圻、次汝圻、泳圻、炜圻),寄希望后人追从顾氏之学而有所建树,用示终生景仰顾氏之为人为学。

    三、莫伯骥书赠“校书艺菊”联的来龙去脉

    莫伯骥字天一(1878—1958)、广东东莞人,藏书达五十万卷。卢了枢与其志学相投志趣相通。相交30余年。当今凡观赏过莫氏书赠这副对联者无不称羡。但对联未署干支,书画同仁多有推析是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因为联文与文史编目版本校勘有关,而莫氏请卢子枢先生协助其完成《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是始于1931年。故顺理成章有谓:功毕、莫伯骥书赠“校书艺菊”联之说。 其实不然,经考证,实为莫氏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其时莫卢交往经年,彼此谈书论画、志学相投志趣相通,莫氏对此印象尤深。他在《髫龄尘梦图册》自序的撰文中,对此明白表述了这种印象,用浓彩重墨记述了书赠卢子枢此联句的来龙去脉。曰:“县人卢子枢,一日由劬学斋主介来相见,意谓予好藏书,欲知近况也,茶宴后,子枢偶及画事,予每从容答之,坐中人亦不以予为门外汉也。自此,子枢每来予楼中,辄不惜告予以画。《吴梅村诗集》有《画中九友歌》,盖皆名重一世者。予之谈画友,不尽能画,亦不只卢君一人,但一月中,连茵接席者,必有数次,纵谈书本及绘画事,则未有如卢君之多者也。伯兄们人叶柳宅,自河南解官归,谓伯骥曰:子好书,何不兼藏画乎?即不能尽藏天下之画,何不独藏吾粤人名画乎?予则述庄子‘鹪鹩一枝’、荀子‘鼯鼠五技’之喻,其时曾举此以答柳宅。予无力收书画,但藏书家如潘文勤,家 亭诸公手翰,则颇有之。予盖欲得藏书家之墨迹以寄其心情也。子枢藏有丁持静、叶鞠裳楹联,并属予写赠联语以配之,意亦当与予同,但予则非丁、叶之比矣。予联语云:‘校书自古称三到,艺菊于今重五多’。故予之画箧至贫,《战国策》‘东食西宿’之戏谑,似为予读画而设,岂非无声诗史之噱谈哉!”

    后来,在三十年代、莫氏开始着手编书,礼聘卢子枢先生协助其完成《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的编目校勘工作凡数年之力,就是因为此前,彼此已有广泛的学术探讨与交流,故莫氏深知卢子枢的志学志趣与其相投相通。

    其实,在二十年代初,卢子枢先生已经十分关注广东藏书大家的学术动向,与他们早有交往,并从中吸取学养。现藏于虎门“卢子枢艺术纪念馆”里,有一帧卢子枢在1926年抄录“伦哲如在都门致莫天一书”(伦明1873-1942,字哲如,东莞人,辛丑举人,后京师大学堂毕业,精目录、版本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卢沟事变返粤,隐居故乡辟“续书楼”。)该函刊于民国十五年七十二行商报第七版。从当时抄录的文稿纸看出,虽然只是卢子枢先生日常书画资料杂记之录,然足可窥见其年青时的志学志趣和取向。抄件行笔洒脱流畅,书写娴熟自如,其时年仅二十余岁,书法已独树一格。

    四、做学问善考证精鉴赏

    1、关于晚清《知见传本书目》的研究

     卢子枢以《 亭知见传本书目》这套书作底本,在其书目各卷之天头地脚和各目空隙之间,分别用 笔、墨笔以蝇头小楷或蝇头小行书,密密麻麻地逐条逐目过录于莫友芝所未见之版本上。所过录的每一目,他多注有其相应的出处和归属,注明他是在何时、何人处寓目的,现归何人所藏;所过录之目,多有校勘考证的简述,或书目内容、卷数的差异,或优劣之比较,真伪的辨析等,其认真细致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学风实为后人敬佩。凡看过所过录此书者,无不赞叹不已,此举对已过去七十余年后的今天,更成为极其珍贵的史料,不但反映了他年轻时期的蝇头小楷书之风采,更重要是印证他早年是如何认真做学问和博览群书、通苍雅训诂的。

    这套书目由于写有卢子枢做学问的大量文字校勘和考证笔录手稿,可以说是珍本。现在十分小心珍藏这套书的王贵忱先生表示,希望有朝一日,此书能影印出版,则幸甚矣!

    2、史料无私赠友人

     卢子枢的鉴赏水平除有科班出身具较好基础理论外,更主要应得益于他终身坚持的十二字成功秘诀:勤学苦练、眼到手随、心悟神领。这一良好习惯在长期日积月累的磨练中,炼就一双慧眼,成为著名的鉴赏名家。

    20岁出头,是他首先发现“仿文衡山画意跋”,并将跋文抄赠给研究苏仁山的国画研究会同仁。刘丹先生《丹青之外》一文,在“研究二苏的先驱”段中,写下了一个重要史实:“其后,卢子枢曾获见苏仁山《仿文衡山画意》一图,上有苏氏题记,即抄赠黄氏,这便成了当时研究苏仁山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了。”(原载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黄般若的世界》)。1972年一篇题为《黄般若与广东画坛》论文中,又写下了一段重要史实:“苏仁山‘仿文衡山画意跋,现已被认为是研究仁山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但引述这题跋的,都没有注明这画的来龙去脉。其实这张画只有卢子枢曾见过,卢氏知黄般若对仁山史料重视,故特别抄录下来赠他。”(《黄般若美术文集》第276—277页)以后,国内外所有研究二苏的论文,都公认五百字的仿文衡山画意跋文,是苏仁山的第一份自传,凡研究二苏者,都首先引用此跋文。这段非常清晰的史料面世,说明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卢子枢的鉴赏造诣已深受同仁佩服。在《不蠹斋友人书札》一书中,汪兆镛、莫伯骥、余绍宋、李铁夫、冯衍锷、苏世杰、曹受坤、蔡守、黄佛颐、陈融、林直勉、黄君璧、张虹、熊润桐、马复、叶衍华、李沧萍、黄任恒、黄慕韩、帅铭初、唐恩溥、朱念慈、廖景曾、简经纶、邓屺望、马宾甫、陈养斋、黄少梅等友人书札,已有不少史料可为佐证。

     2004年8月出版的广东大型学术性图典《广东历代书法图录》,就从《不蠹斋友人书札》中影印了十余位名家之翰墨。

    五、从隋·宁 碑拓本的题跋窥卢子枢碑拓书学研究轶录

     笔者五十年代末在国家测绘局西安分局工作,单位很近西安碑林,平时总喜欢到那里观赏揣摩。1959年春回穗省亲休假,向父亲求教习书之道。带回几张在碑林买的拓本请教。未想到父亲对此话题极其感兴趣,从书柜取出大叠大叠西安碑林的拓本,他说虽未到过西安,但对那里的碑拓都很了解,不厌其烦的一张一张翻开给我看,如数家珍的说这碑见过没有,那碑看过否?无独有偶,他不断谈到全国各地名碑名帖时,又在书柜翻出很多很多各地名碑帖石刻墓志等。在我印象中有汉刻石拓本、魏碑、隋、唐碑、墓志、宋、元、明、清法贴等……等。其中有一幅隋朝宁 碑拓本,很大一张,依稀记得是广西什么的年代久远得很。显然,父亲是要表明,除西安外,别的地方他都有,虽然都未去过。父亲当时饶有兴趣与我谈书论帖的言谈举止,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非常佩服他未出过远门能知那么多东西,此情此景使我毕生难忘。其实他当时那样高兴,大概是看到学工程的儿子,竟有兴趣常到中国碑林之冠的西安碑林观赏揣摩,正合他敬仰先贤的心愿。很巧,2004年1月,我参观“广东历代书法展”,又从多种介绍该展的书刊影印本上,看到先父1960年在隋·宁 碑拓本上,题写了三百余字的跋文,题跋是相赠蔡语 先生欣赏的。(卢子枢1957年聘为省博物馆筹备委员,见证广东文博事业的发展,并任省市文物鉴定委员,蔡语 时任省博物馆馆长)。据有关资料介绍,“被誉为粤碑之冠”的隋·宁 碑1826年出土后,诸家均有考证,亦有不同评价,拓本也有多种。卢子枢在其上题写可考跋文的是“郑题完整”本,此拓本至今流传很少,现归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书坛史界看过跋文的都称羡。从题跋用词用语看,卢子枢是鉴为隋朝真品的。所谓“其书法高古朴茂方劲谨严”,“佳墨精拓笔路神采奕奕动人,实堪玩味”,“远非唐人所能仿佛诚笃论也”。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有多种书刊都影印了“被誉为粤碑之冠”的隋·宁 碑拓本,使人们欣赏该碑书法神韵的同时,不但可以看到卢子枢秀丽行书与跋文的风采,又从中可以说明,卢公在碑学书学研究上,所下的功夫是很深的。他一丝不苟的学风和严谨缜密的鉴赏造诣深受同仁敬佩。

    六、莫、卢交之鱼书雁简

    1、妙语佳句莫氏挽徐联

     卢子枢与徐信符(1879—1948)先生三十年代同教于广东省教中学校。在追悼会上,莫天一先生自澳门函卢子枢附有挽徐联:通介高堂,人皆引领,康成别传,谁可操觚。

    熊润桐(1902—1974)东莞人,早年有诗名,与子枢先生莫逆交,书画界有“熊诗卢书”、“卢画熊诗”之美誉,熊、卢之诗书画唱酬投契。熊氏亦写有挽徐联:

    老眼向书明、四壁一楼,善本欲追传是富,

    春风回梦在、千元十驾,青灯愁话拜经馀。

    追悼会后一个月,莫伯骥得知广州熊氏挽徐联联文,书函子枢先生谓:“熊先生挽徐联佳,昨日午睡醒来,欲为他订改一、二字,似乎更佳。

    老眼向书明、百福集一家,鹤寿远超传是著,

    春风回梦在,千元跨十驾,蠹馀曾惜拜经蒇。

    原文四壁一楼,极为冼练,但四壁二字,系史官形容人家极贫,所谓家徒四壁立是也。徐先生富矣,似不宜用此,且徐先生又何只一楼。千元十驾,是前人成句,今添入一跨字,以对百福集一家,较原文好些……。此事殊属荒谬,请勿向他人语及。熊先生处乞代问好。”

    虽然莫氏挽徐联佳句纯属茶余饭后的趣谈,然今天刊布亦不失徐老先生泉下可知之也。

    2、天一先生喜习画但更宜从文述著

     莫伯骥先生自幼喜习画,向先生求教画理,但先生则认为学画非其所长。考证上世纪莫卢交往史料可知之。莫氏在《髻龄尘梦图册》自序谓:“余初在府学孝弟祠,从学梁兴伯先生习举业,以先生善画,间亦向之叩求画理……先生曰,汝之笔宜于著书不宜作画,汝之四书文亦不宜于科举,但必能为古文,今予画学果不成,而述作则如潢淤行潦之水难语于江河也。”

    3、藏书遭毁劫赠诗抒积思

     日寇侵华、广州沦陷,莫伯骥寓居港澳,得知广州藏书多毁于战乱,非常痛心,致函子枢先生谓:“连挚友多时之妙墨手迹,亦付之若明若灭中”表示真切叹惜。“先是已开定一送书名单,分赠省大学与图书馆,暨海内外友朋,底稿及书多份亦拟定早日妥送贵处,只以书内尚有须做工夫者,未即决行,而大局秩序,遂不获如常,物失而人尚安亦算幸事也。”为表挚友之情,诗赠七律三章“以抒积思”。对于之前曾许诺赠子枢的“夙诺未践尤所疚心。”曰:“弟当时曾许择检书画类各本子赠之足下,此节尚耿耿予心耳。”至后期,莫氏身体极差,感念挚友,诉以书画解积思,请子枢先生“若有闲缘赐我一画,以当卧游,以除夙疴,以当良觌”。当伯骥先生收到画作十分高兴复函谓:“惠函及大作画片均收到,读之如挹玄宰之袂,拍烟客之肩。我本外行,亦见烟云披拂,林霏杳霭,他时腰脚再健,便当作画中人,携九节筇蹑历胜境,此时只当卧游可也。感篆无似……”至1948年,莫氏《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成书,即着人送上卢子枢多册,鸿书雁简不断,继续两位挚友的学术探讨。

    4、最后一通书札

     年过花甲,莫氏目近于盲,四十年代的来书,每每提及诸如“目疾疗治数月竟及于盲”、“瞽者年衰气弱”、“惜我无目”、“盲公草草率率印成残本,可笑之极”等等。尽管目盲,仍笔耕不绝,来书之字迹必然潦草不堪,但子枢先生清楚,所以阅后作抄录存。函中所及者,除学术交流所见外,多有互通文史学界、书画好友之活动或新闻花絮。1948年秋,子枢先生在莫氏函上写下子枢案谓“天一闻于近日逝世,惟未接其讣告,若然,则此函为最后之通问矣。”数月后,莫伯骥着人将其最近印成出版之《五十万卷楼群书跋》一部七册,及函件送到广州府上,方知前所传逝世实属误传。之后,两位前辈仍不断雁书共勉情谊。现存之最后一函写于1949年清明。

    七、结语

     卢子枢先生协助莫伯骥先生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工作,其前前后后参与整理校勘的经历,是他艺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使他有机会尽情大量博览群籍,精研各种珍本、善本、孤本,其学问大进。此种机遇为同仁慕之而难以为者。他未立之年已对清代古籍校勘学家,文史版本学者顾广圻久已心仪敬佩,今有更多机会为此做学问、施抱负,让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他更尽心协力钻研不止,经此磨练造就,使他在勇攀中国书画最高殿堂之路如鱼得水。做学问的良性互补又直接推动其鉴赏水平日臻精到。卢子枢先生之所以成为书坛画界公认的鉴赏名家,与他这种志学和博古殖典、通苍雅训诂无不息息相关。“兴趣就是老师”这是他最常讲的一句话。他说“功夫到就有兴趣,有兴趣功夫会越深;兴趣是动力是老师。只要功夫到家就能无师自通,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卢子枢先生做学问下的功夫最深,最札实,悟性也最高。古籍校勘这门曾贬之为故纸堆里的学问,既难又深更乏味,只有付出没有名利,多数学者知难而退。但他却不为此动摇,日以校书为乐,校出兴趣成就斐然,实令人钦佩。今纪念卢公104周年诞辰,弘扬其学,相信会有助文史古籍版本学界的了解。卢子枢生于1900年10月24日。

    附:原卢子枢藏隋·宁 碑(拓本)题跋释文

    此隋·宁 碑为吾粤著名古刻,道光六年秋出土于钦州,为一时金石书家如魏锡曾、叶昌炽、罗振玉诸人所推重。以其书法高古朴茂、方劲谨严与魏之《凝禅寺三级浮图》碑、《定国寺》碑书体相类,远非唐人所能仿佛诚笃论也。自此碑出土后,凡外省人士宦游吾粤者,莫不以得一拓本为快。解放后,我政府重视先人遗产,保存文物古刻不遗余力,深恐此碑远僻遐荒,易遭损坏,乃于一九五九年秋间,派工作同志到当地将原碑移归广东省博物馆宝藏,珍重陈列,以供众览,使广大劳动人民和书法之爱好者得以摩学观赏。惟查此碑移归广州时,碑末宣统间隶书题记一行郑氏姓名早经剜去。余藏此本尚是当时未剜郑记之本,佳墨精拓,笔路神采奕奕动人,实堪玩味,谨为检出以赠语 同志欣赏。

   一九六零年四月    卢子枢并识

作者卢汝圻、卢子枢二儿。广东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     2004年8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1

鸡蛋

最新评论

图说莫氏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莫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以来,各地宗亲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3月27日,重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在1月7日,由世莫主席添来叔带队,广东省莫会副会长凡哥,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坤雄叔,惠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
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氏族谱卷二丶三记载,元代十一世天锡公与母亲黄氏收取印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我父辈兄弟五人,长房,二房仍在新会南门居住,三房,五房百年前到广卅读书而定居广卅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曾作五大县(阳江丶阳春丶恩平丶新会丶电白)莫家人
宗亲日志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6
我們是從安徽盧江出來的 當時戰亂 來到台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不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村氏屬於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請問不知有無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 ...
高要莫炎
高要莫炎 2010-08-30
我族字派;有.容.德.乃.大.业.仕.如.国.贵. ...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