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宗亲联谊会 东莞 查看内容

破解传承之困 本土拳路在何方

2013-9-30 08:40|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 2087| 评论: 13|原作者: 东莞莫光华

摘要: 7月20日晚上,西子湖畔,惠州市武术协会在掌声中宣告成立。将各武术流派统一到武术协会名下,这在惠州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翌日,2013年惠州市传统武术丶醒狮比赛在惠州体育馆开锣,省内外1000多名武林高手大展身手, ...
      7月20日晚上,西子湖畔,惠州市武术协会在掌声中宣告成立。将各武术流派统一到武术协会名下,这在惠州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翌日,2013年惠州市传统武术丶醒狮比赛在惠州体育馆开锣,省内外1000多名武林高手大展身手,掀起了一阵“全民健身丶武动鹅城”之风。    惠州有众多武术流派,其中广东五大名拳惠州占其二,惠州本土首创的龙形拳丶白眉拳丶南派螳螂拳等,蜚声海内外。如何使得惠州的武术文化古为今用丶传承有序,正成为惠州文化建设的一项新命题,成立武术协会丶举办武术比赛,成为一种有益探索。
    就在惠州市武术协会成立前夕,惠州武术的主要传承人丶相关研究人员等齐聚一堂,纵论惠州武术文化的辉煌与失落丶继承与发扬,探寻惠州武术文化的复兴路。这是一场惠州众多武林高手参加的圆桌会,《东江时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张忠
    李家拳第七代传人丶市武术协会主席
“惠州现有武术馆40多家,习武人数有4万人左右,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
吕文德
    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李家拳第六代传人
“武术要搞起来,首先教练要愿意付出,领导重视。”
莫玉林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火岗村莫家拳传承人
“如果我们这代人再不教下一代,原生态的莫家拳就会消亡了。”
李学良
    陈家沟太极拳馆惠州分馆馆长
“练武之人很多都有好斗之心,但这正是需要改掉的。”
祝基棠
    惠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丶惠州日报社原总编辑丶市武术协会顾问
“除了佛山丶广州,省内没有哪个城市像惠州这样集中了这么多武术资源。”
陈建明
    南派螳螂拳第五代传人
“惠州的武术氛围非常融洽,各流派都不会好强斗胜。”
林锦宾
“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龙形拳传承人现在收弟子也严,但是严格起来小孩子就不学了。”
谈渊源
    惠州武术文化家底厚重
    《东江时报》:练武自古是人们自卫抗暴的手段,成为民间传统体育。相关资料显示,清初虽不许民间习武,但秘密社团如洪门会丶天地会等在广东广传武术。乾隆期间已有广东人到海外传授武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激起民间练武的热潮,官府也不再禁民间习武。而到了民国初年,国人为雪“东亚病夫”之耻,武风为之一振。惠州民风自古彪悍,众多武术在惠州传承,有些还是惠州首创,显示了惠州武术文化家底的厚重。它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祝基棠:武术为什么兴盛,主要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在历史上,惠州武术曾经有过很兴旺的时期,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抗清人士在惠州活动,惠州武术在当时最兴旺,武术流派最多。到了民国,矛盾集聚,社会动荡,习武之风有增无减。当时惠州的拳种非常出名,全国有名的“南方五虎将”里有2个是惠州人,一个是龙形拳林耀桂丶一个是白眉拳张礼泉。
    另外,广东五大名拳洪家拳丶刘家拳丶蔡家拳丶李家拳丶莫家拳,惠州占其二,李家拳和莫家拳。惠州还是李家拳丶龙形拳丶白眉拳丶南派螳螂拳的诞生地。这是惠州武术文化的丰富资源,这对一个中等城市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除了佛山丶广州,省内没有哪个城市像惠州这样集中了这么多武术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惠州武术沉寂一段时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复苏,李家拳丶龙形拳等重新传承。李家拳的传承地丶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湖山村在当时还拍了一部电影 《李家拳传奇》,可惜最后因为导演的报酬问题而导致电影流产。
    不过,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不像旧时那样要靠武术来救国,现在武术最重要的功能在文化教化方面,强身健体丶修心养性。现在惠州武术没有以前那样兴旺,这也是历史条件造成的。
    张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武术越来越受市民欢迎,人们看重的是它强身健体的功能。据市武术协会统计,惠州现有武术馆40多家,习武人数有4万人左右,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
    谈现状
    武术传人在贴钱开武馆
    《东江时报》:惠州武术文化的复苏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李家拳丶龙形拳丶莫家拳为代表。时代不同,这些拳种历经怎样的流变?这对惠州武术发展的将来有什么启示?
    吕文德:我觉得,近5年惠州武术在走下坡路。惠城区举办了三届武术比赛,第一届的效果很差,后两届我在社会上拉了赞助,才有点起色。有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光是吹喇叭,实际工作没做到位。搞武术需要付出精力,付出经济代价,我相信惠州各种武术的传承人都在贴钱。去年,我投入武馆至少20万,每个月家里的电费就要上千元。现在都是靠自己到社会上争取热心人士支持武术。武术要搞起来,首先教练要愿意付出,领导重视。
    另外,教练要敢于走出去,吸收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李家拳武馆一开始是舞麒麟的,特别是逢年过节,感觉不太受欢迎,后来就改换舞狮子了。我们买了20条狮子,花了差不多7万元。改成舞群狮,跳得很高,受欢迎。后来进行改革,改进到舞梅花桩,很受欢迎。我们的技术原本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把人家的长处引进来,把自己不够理想的进行保留,但不是扔掉。
    林锦宾:建国后至文革时期,龙形拳传承一度出现断层,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盛行。学武能够强身健体,村民身体好了,减少国家医疗负担,也算是对国家作出贡献。
    莫玉林:莫家拳流传至今已有近300年,现在博罗丶广州丶新加坡丶马来西亚丶荷兰等地都有莫家拳的存在。我和其他传承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学莫家拳的,后来社会变迁大家都出去挣钱养家糊口,故断层了30多年。直到去年莫氏宗亲会提议把莫家拳重新拾起办个培训班,但我们村条件很落后,没经费没武馆,连赛场都是烂的。后来培训班在各方的支持下开了起来,每周日开班免费授徒,四个教练没收过一分钱,连水都要自己买,有时学员的水都需要教练贴钱买。因为没经费,很难发展下去。今年找了一些企业老板募捐了一点钱,总算能提供水喝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火岗村莫家拳定会慢慢消亡,因为没有能力传承下去。
    谈传承
    收弟子严孩子就不学了
《东江时报》:我们看到,跆拳道丶少林武术等在惠州受欢迎,而惠州本土几大拳种为什么出现难招学员的尴尬?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张忠:以前惠州几大拳种的弟子大多为了生活奔波,没有投入很大心思去传承,因为武术没有做生意来钱来得快。如今要招收学员,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财力。
    吕文德:为什么我市本土拳种武馆的人数都不多?是因为吸引力不够,学员学了两三个月四五个月就跑了,其次是教学水平不高。
    林锦宾:我们这代人学武术,缘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武打片风行,我们喜欢武术。现在的小孩子喜欢电脑,很多学员来学武术都是按照家长的要求来学的,不是小孩子自己想学。当时我十二三岁,村里组织学拳,入门很严格,要扎马步,现在收弟子也严,但是严格起来小孩子就不学了。
    莫玉林:按照传统,要学莫家拳,首先扎马步至少需要两年,如果两年内把功夫套路教下去,学生的家长就骂教练了:“不行啊,教什么拳啊?站都站不稳,怎么练拳呢?”我们心里真的很难受,莫家拳以腿为主,站不稳腿部动作就做不好。我既要养家糊口,还要分身免费教拳,白天上班,晚上教拳,有时候甚至连口水都没得喝,现在已经很疲惫。我想过要把莫家拳推广出去,特别是想把莫家拳推到学校,那就需要调整莫家拳的教学方法,需要把马步和套路动作一起教,不然对学生没吸引力,不过现阶段,我们还是希望先把村里的小孩教好。
    我是无偿学到莫家拳的,所以现在要无偿教给后辈。因为如果我们这代人再不教下一代,原生态的莫家拳就会消亡了。莫家拳在东莞最盛行,东莞桥头还把莫家拳申请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我们压力很大,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传承发扬好。
    谈益处
    习武既是强身又是修德
    《东江时报》:尽管惠州的武术文化存在各种困难,在挣扎中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武术作为一座城市难得的文化遗产,它依旧发挥着巨大的教化功能。每个拳种,都很讲究寻根意识。惠州龙形拳丶李家拳丶白眉拳,世界多个地方都认可,三大拳种的弟子都会寻找宗师的故乡,这也是一笔文化资源。莫玉林:我在火岗村教莫家拳教了一年,一位学员才15岁,以前读书时经常打架丶讲话粗口连篇,老师经常打电话给家长投诉,现在不仅改正了,还约束同学不准讲粗口不准打架。学员们形成一种默契,谁一不留神说粗口,另一个就会立刻打他屁股。还有一个学员,以前走路经常抖动,有气无力,学了4个月,每天扎马步两个小时,身体变得非常棒。
    李学良:从小我就喜欢武术,知道惠州有很多拳种,但没有条件,那时大家都是种田。等我长大有能力学武术了,但找不到好的教练。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的身体出现很多问题,于是就上网找教练。找到了太极拳。我每天开车到广州学,学了三个月,成本很大,回报给我的却是好身体。练太极拳之前,有一次爬罗浮山,我爬到一半爬不动了,同学在前面跟我说:“要不要等你?”我很难受,读书时他体力跟我没得比。练太极拳后,我一步步爬上去了,也不会气喘,腿部力量加强了,身体协调性也变好了。
    我感觉效果很好,但时间浪费很多,后来我请了一个陈家沟太极拳的正宗传人到园洲。现有学员200多人,多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一般是企业主。还义务教了5000多人,这义务教的都是学生,大概教了一年时间。
    陈建明:南派螳螂拳是惠城区芦洲香园围村刘瑞创立的,上世纪初期,他到香港发扬了这个拳种,弟子遍及美国丶德国丶西班牙丶澳大利亚丶荷兰,全拜刘瑞为祖师爷,他们每年都要到芦洲香园围村拜祖,每次来都有一百几十个人。有人建议,海外的弟子都有拳馆,你在惠州这里为什么也不搞一个馆。今年7月1日,我们在桥东设了个南派螳螂拳馆,是为了让海外的师兄弟和传人到惠州时,有个教练的场所,有亲切感。
谈出路
    惠州武术要走出去吸收别人长处
    《东江时报》:惠州市武术协会的成立,将惠州各武术流派统一到一起,给人一种“抱团取暖”的感觉,这在惠州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对惠州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学良:练武之人很多都有好斗之心,但这正是需要改掉的。一定要灭掉好斗之心,否则很容易引起不团结,造成各顾各的局面。练武要讲究身心健康,其中心是指不要争强好胜,现在不是以前社会动荡时代,争强好胜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各家均各有所长,但也各有所短,一定要引进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做到自我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陈建明:实际上,惠州的武术氛围非常融洽,各流派都不会好强斗胜丶有恶意性地去打倒对方,只是私底下的切磋。我在拳馆里挂字“任何人都不打”,万一有一拳打偏打瞎了眼,怎么办?
    吕文德:我们要多走出去吸收别人的长处,不光要学习惠州的武术比赛,更要参加省里的广东省武术精英赛,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代表了一种文化。惠州武术要发扬光大,让所有惠州名拳都出名。
    祝基棠:以前惠州各武术流派都是零散的,有市武术协会这个组织,我相信惠州武术的传承状况会逐步好转,市体育局下属很多协会,但是惟一提供场地的,就是市武术协会了。市武术协会举办的2013年惠州市传统武术丶醒狮比赛,是民间团体举行的赛事,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张忠:武术能够强身健体,以武术文化熏陶年轻一代的习武之人,使得他们心态积极。我们这些热衷于武术的人,会团结各流派开展武术人才培育,同时思考如何发扬惠州的本土拳种,特别是历史上有名的丶如今还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拳种。除了刚刚结束的2013年惠州市传统武术丶醒狮比赛,市武术协会计划在今年9月举行武术段位考评,还有计划去推广武术,例如走进学校丶社区,组织队伍参加全省甚至全国的比赛。
    专家点评
    要向“中国武术之乡”看齐
    东江龙形拳丶李家拳和白眉拳是惠州影响海内外的拳种,这三大名拳是惠州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东江龙形拳属“福佬”族群创立的拳种,但在惠州本地族群乃至广府族群中繁衍传承;李家拳是客家人创立的拳种,但本地族群的弟子相当多;白眉拳是惠州本地人创立,已在广阔的广府区域形成影响。
    惠州民俗学者丶东江龙形拳第四代弟子丶世界龙形体育总会17届荣誉顾问林慧文说,三大名拳正好各出自一个族群,展示了惠州地域文化中兼容共生的特质。惠州有三大名拳,全世界认可,三大拳种的弟子都会找宗师的故乡,可以把惠州三大名拳各自的纪念基地作为一个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去规划和建设。
    从清末民初的武术格局来看,惠州是广东的头一两名。惠州武术的发展在民国初期很强劲,向广佛发展,主要是东江龙形拳丶李家拳丶惠州白眉拳,所以佛山成为“中国武术之乡”,也包括了惠州地方拳种。惠州在将来如果将武术文化打造得好,完全能获得“中国武术之乡”称号。
    惠州的地方拳种,要发扬光大,也要慢慢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轨道,融入经济理念。政府能做的是提供一些规划和硬件条件,比如开辟一个武术基地,让拳种继承人去经营,让武术项目存活下去。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朱丽婷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制图 伍丁群
7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东莞莫光华 2013-7-24 23:11
本帖最后由 东莞莫光华 于 2013-7-24 23:35 编辑

莫家拳,特别是发源地火岗村莫家拳,更深感传承之困:现在是法制社会,不同旧社会,不是讲拳头,是讲法律,学拳作用不大;现代经济社会,拳头不能当饭食,加上本村经济落后,村民生活压力大,要养家糊口等等原因,已经停止办班三十多年。在去年添来叔等宗亲提出莫家拳是我们莫族的优质品牌,不能让这个金字招牌消失后,说服莫家拳第五代传人莫坤雄从香港回乡,村干部莫志雄发动村里的拳师及学员办起培训班以来,过程遇到困难重重,几起波折,由于与村民沟通不足,用了村民小组部分经费补贴了坤雄叔从香港回乡的部分车费,致使村民意见很大,由于与族老沟通不足,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族老也有意见,拳师们是白天上班,晚上及周日义务教学,还要受人白眼甚至说是拳师大饮大食乱用村小组的钱,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族老说拳师们不会教拳,拳师压力很大,曾经停止办班。但在宗亲们特别是添来叔丶天崇等宗亲们的多次关怀丶鼓励下,光华丶经山丶志雄等在宗亲们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莫家拳基金会,在宗亲网丶QQ群募捐了1万7千多经费来支持他们,动用部分经费帮他们解决了一些困难,组织广州丶肇庆等地宗亲到火岗村参观,给他们打气,他们才有信心丶动力坚持办班下去,才能组织学员参加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但现在只是阶段的胜利,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他们都没有答案,只能尽力教好这一班学员,其他的只有见步行步..........,希望大家参与讨论,多给指导意见,怎么样才能将莫家拳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
引用 莫南山 2013-7-25 02:18
本帖最后由 莫南山 于 2013-7-25 02:18 编辑

如果拳能生计,拳能生财,那么,拳就能自生,并且生生不息;
而立足现实,身为俗世人解决俗世事当然也得用俗世办法;要将莫家拳发展成一种健身养生时尚,让想学者自愿地学丶自觉地学;有莫姓人的地方就让其知道有莫家拳,并有人懂有人愿去传授;适当举办比赛活动并设立奖项,使练者有练拳光荣的感觉。
莫家拳从商业角度定位为---健身养生时尚品牌。(就像瑜珈丶太极拳等)
莫家拳从认知角度定位为---练拳有奖,练拳光荣。(当然,练莫家拳就是更光荣!)
引用 莫南山 2013-7-25 02:53
本帖最后由 莫南山 于 2013-7-25 03:09 编辑

提倡莫氏人,人人健身,人人练拳;
将莫家拳发展成为莫氏人的业余爱好丶业余时尚;
练莫家拳就是光荣的,反之,身为莫家人不懂莫家拳就是失礼,就是OUT;
异地莫氏兄弟交流见面,第一句话是:您好!第二句话希望是:你的莫家拳练成怎样呀?彻磋下~
目前,首先发展好一批优秀的教练,尤为重要!然后,才可一传十,十传百。(希望每一个懂得莫家拳的兄弟都能给自己一个目标:如果我学会莫家拳最起码要教会十个莫家人才对得住师傅,教拳练拳的同时亦增加了兄弟之间的情谊。)
引用 莫均安 2013-7-25 15:48
祝贺
引用 莫经山 2013-7-26 00:08
难得还有人肯学
引用 莫南山 2013-7-26 18:18
本帖最后由 莫南山 于 2013-7-26 18:23 编辑

如今除了惠州火岗村,东莞桥头有莫家拳基地外,其他地方都应该没有了吧,应该多发展些莫家拳基地,最起码如今有联谊会的地区应设立有一个莫家拳基地。(联谊会内有状元文化与莫家拳,文武双全是我们莫家的特色之一。)
引用 莫丰旗 2013-7-26 23:30
光华兄,辛苦你了,你是好样的!但是主要是,莫家有钱的真人不少,如果有那个人有钱人能捐助一点给火岗村莫家拳培训班,那是最好的办法。捐助给莫家拳培训班总比捐给社会其他的好,最起码如果莫家拳能发扬光大,自己也能争了光呀!这是本人的意见。
引用 莫南山 2013-7-27 01:24
关于传统武术,很多武打片,动作大片…很多影视巨星,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甄子丹…等,都是靠中国传统武术而成名获利的,从某个角度看,他们是将中国传统功夫发扬光大了,但
从另一层面看亦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悲哀,因为他们很少,甚至沒有对中国武术作过回馈。
引用 莫昔飘 2013-7-27 16:23
莫家拳一代传一代
引用 莫耀剑 2013-8-4 08:23
我要去学,不知道我现在这个年纪还可不可以学
引用 高岡里莫继光 2013-11-3 09:34

引用 莫德士 2013-11-3 22:04
引用 莫家富 2015-6-4 22:56
{:soso_e182:}

查看全部评论(13)

图说莫氏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莫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以来,各地宗亲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3月27日,重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在1月7日,由世莫主席添来叔带队,广东省莫会副会长凡哥,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坤雄叔,惠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
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氏族谱卷二丶三记载,元代十一世天锡公与母亲黄氏收取印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我父辈兄弟五人,长房,二房仍在新会南门居住,三房,五房百年前到广卅读书而定居广卅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曾作五大县(阳江丶阳春丶恩平丶新会丶电白)莫家人
宗亲日志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6
我們是從安徽盧江出來的 當時戰亂 來到台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不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村氏屬於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請問不知有無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 ...
高要莫炎
高要莫炎 2010-08-30
我族字派;有.容.德.乃.大.业.仕.如.国.贵. ...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