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莫氏文化 莫氏文章 查看内容

莫休符和《桂林风土记》

2012-8-24 21:55| 发布者: 莫世吾| 查看: 3622| 评论: 0|原作者: 湖南桃源莫家台

摘要: 莫休符和《桂林风土记》2010-06-28 13:31 关于桂林的最古的“旅游攻略”是一本趣书,这就是唐代莫休符所着的《桂林风土记》。该书不仅介绍了山水名胜,还记述了不少当地掌故和名人轶事。持此书畅游桂林,当有与古人 ...
莫休符和《桂林风土记》
2010-06-28 13:31
 关于桂林的最古的“旅游攻略”是一本趣书,这就是唐代莫休符所着的《桂林风土记》。该书不仅介绍了山水名胜,还记述了不少当地掌故和名人轶事。持此书畅游桂林,当有与古人同游之乐。

  受荐担任融州刺史

  史料对莫休符的记载极少,他生卒年不详,只知他曾以检校散骑常侍担任融州(今广西融水一带)刺史,于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写成《桂林风土记》。

  《广东通志·莫宣卿列传》提到,莫休符是唐代广东状元莫宣卿的族人。莫宣卿是广东封川(今封开县)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及第,当时才17岁,轰动岭南,激励子弟甚众。由此可推断莫休符也是广东人,有可能受到莫宣卿的影响而走上仕途。

  《广东通志》还说莫休符“受知郑愚,为融州刺史,权知春州”,即他受到郑愚的赏识推荐,当上融州刺史的同时,还代理春州(今广东阳春市)刺史。 郑愚出身于广东豪门,曾任桂管观察使丶岭南西道节度使丶邕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等职,主政广西时间很长。咸通三年(862年),岭南西道节度使蔡京施行苛政, 被邕州(今南宁)军士赶下台。桂管观察使郑愚临危受命,代节度使职前往安抚。郑愚坐镇广西至876年,才被僖宗召回京为相。

  依照唐代官制,五品以上官员不由吏部决定,而由宰相考量,最后由皇帝委任。上州丶下州刺史官职都在四品以上,莫休符出任融州刺史,应该是在郑愚任宰辅的876~884年间,距《桂林风土记》成书尚有十多年。由此可推测,此书是莫休符晚年写成的。

  莫休符的生平踪迹大略为:广东少年读书出仕——追随郑愚岭西为官——担任两州刺史——晚年退居桂林城。

  桂林游踪多撷趣

  《桂林风土记》共3卷,今存一卷42个条目,是现存最早的桂林地方志。但比起后世的方志,它更像是一部描述历史地理和风俗人情的风物志。莫休符 用典雅的文风,记述了桂林的名胜古迹丶山川城址,并记有不少在桂林任职的唐代官员逸事。阅读此书,仿佛跟着这位唐代刺史游赏千年前的桂林。

  书中用一半笔墨介绍山水景点和古建筑,有东观丶訾家洲丶漓山丶尧山庙丶东出亭丶碧浔亭丶独秀峰丶灵渠丶曹邺的迁莺坊丶颜延之宅第等20多条。这些景点基本都在今桂林市,可见当时桂林城的规模已基本形成,一些着名景点早在唐时就是游览胜地。

  莫休符记景物描摹生动,所述典故也颇有趣。比如他写七星岩:“洞有清泉绿水,乳液葩浆,怪石嵌空,龙盘虎踞。”又写虞山舜祠的澄潭,说“中有大鱼,遇洪水泛下,至府东门。河际有亭容巨舫,往往载起,然终不为人之害”。放走搁浅的大鱼,说明当时的桂林民众颇有惜生之念。

  此外他还记下一些民间传说。如开元寺的一口“震井”得名于一件奇事:一名被贬官员寄居寺中,腹中寡淡,常给自己开小灶。一天他偷偷把吃剩的羊脾 挂在井中,想靠低温保鲜。竟然引来雷电劈井,羊肉焦臭,连狗和蚂蚁都不愿吃。莫休符在文中还不忘发一番“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感叹。

  另一件奇事是延龄寺的大佛,佛身是用洪水漂来的巨木雕成。据莫休符记载,武则天梦见一丈六尺高的金人乞袈裟,于是做了一件巨大的袈裟悬在宫门,次日就不见了,寻访全国,发现袈裟已穿在延龄寺大佛身上。这些故事无疑为景点增添了兴味。

  《桂林风土记》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一本风土人情类的佳作。书中融实景描写丶典故介绍丶个人观感于一体的写法,影响了后世许多同类书籍。

  宦游岭西记逸闻

  《桂林风土记》的精华部分是当地名人的逸闻趣事,大多是历任有政绩的官员,包括《米兰美绩》丶《颜延之》丶《李靖》丶《褚遂良》丶《张九龄》丶 《袁恕己》等十余个条目。比如《米兰美绩》写桂州刺史李渤酒后要斩副手,押衙米兰不动声色地把副手藏起来。李渤酒醒后果然后悔,得知米兰行事,感激不已。 此条写副手抱怨刺史“以红帛击予首,仍命妇女于看棚聚观相耻”,而后各争意气,“褰衣亸露以溺”,把两人争吵的细节写得非常详尽。又写米兰禀告“副车犹寝 在衙院,无苦”,语言也很符合押衙的身份。又如《袁恕己》条,写功臣袁恕己被酷吏逼迫喝下剧毒野葛汁,痛苦挣扎,以手扒地取土而食,指甲皆尽露出白骨。从 这些细节来看,莫休符应该在桂林做过很长时间的官员,且交游广阔,博闻善记,否则很难收集到这么多的名人轶事。

  尤值一提的是,书中记录了不少名人诗作,如张固丶卢顺之丶张丛丶元晦丶路单丶韦瓘丶欧阳膑丶李渤丶陆宏休诸人诗,均为唐代佚篇,“为他书之所未 载”。《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桂林风土记》的价值不止于“谱民风,记土产”,在文学史料上亦可资考证。此外,《桂林风土记》还记了一些桂林民间的鬼神怪 事。据此看来,莫休符有可能担任过录事参军或郑愚的幕僚等文秘类的官职,对桂林上至节度使丶下至平民的情况都非常了解。

  热心着书传胜景

  唐时桂林已有“探洞游”,莫休符写他深入七星岩,“烛行五十步有洞穴,坦平如球场,可容千百人,如此者八九所”;另又“秉烛巡游”盘龙冈的岩 洞,看见了大如碗的“龙迹”和四只脚的娃娃鱼。他还到象鼻山看一种青蛇,“号为龙驹,翠色。或缘人头顶丶手中,终无患害”。这些记述不仅显出莫休符的胆 色,也透露出他对桂林山水的喜爱。

  莫休符在《桂林风土记》的序言中说:“前贤撰述,有事必书。故有《三国志》丶《荆楚岁时记》丶《湘中记》丶《奉天记》。惟桂林事迹,阙然无闻。 休符因退居,粗录见闻,作《桂林风土记》,聊以为叙。”字里行间颇有为桂林的默默无闻抱不平,要为其“出头”的意思。这可能就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桂林风土记》的原书已佚,书目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今存的一卷是清代学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编在《四库全书》里面,此外流行的版本还有《学海类编》和《丛书集成》等本。

  作为首开先河的桂林地方史志,《桂林风土记》被后期的《太平御览》丶《全唐诗》等作品不断引用,成为研究唐代广西地方史的重要参考书。此文摘录于南国早报.

唐·莫宣卿莫宣卿(834-864),唐文宗大和八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午出生在岭南封州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蕨 村。生父莫让仁早逝,他是个遗腹子。母亲姓梁,因家境贫寒,孩子孤苦无依,带着孩子改嫁给开建籍人士莫及芝。及芝富有,是个忠厚长者,对莫宣卿也比较好, 让他跟两个异母哥哥去读书。少年莫宣卿表现出异常的天赋,闻言即悟。手不释卷,过目成诵,七岁就能吟诗。有一次与众儿童玩耍,莫宣卿受到欺负和讥笑,愤而 在沙中题诗:“我本南山风,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诗出,众乡亲惊叹不已,传颂乡里,称为神童。莫宣卿童年的经历,形成他倔强和孤傲的性 格,推动他发奋读书,自强不息。宣卿稍长,就读于梁明甫先生门下。得名师指导,勤奋学习,才思大进。十二岁选秀才,名扬乡里。叔父莫让义帮助他在附近的麒 麟山下,搭了一间草棚作书屋,排除干扰,专心攻读。莫宣卿学业有成,“试于有司”,后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由地方政府送到京师,参加殿试。“对扬 清问,首魁天下”,考取制科第一名,也就是中状元了。时莫宣卿年仅十七周岁,是岭南第一个状元,也恐怕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了。莫宣卿中状元后,任翰林院 编修,赐内阁中书学士。唐制翰林学士是科举进士进入政权中枢的一条捷径,也是进士及第后渴望得到的官职。莫宣卿中状元后,能“初典翰林”,看来唐宣宗对他 是恩宠有加的。宣卿随后请旨还乡,本欲迎母亲进京同住,但母亲不习惯北方生活,宣卿只好自己留京任职。他在京的任职情况,记载一片空白。莫宣卿的年代,处 唐朝中后期。政局动荡不安,权力斗争激烈,翰林在中枢的政治斗争中处微妙地位。令狐绹自大中四年出任宰相,宣卿于次年中状元。看来令狐绹有意罗致莫宣卿于 自己门下,而莫宣卿答诗虽有称颂之意,却表示婉拒。唐代翰林居官不同于大内官员,也不同于朝官,是介乎两者之间,具有宫官和朝官双重身份的特殊官员。当时 翰林学士拟诏,称“内制”,用白麻纸书写;而中书舍人拟诏,称“外制”,用黄麻纸书写。“格君不用坏黄麻”,可见宣卿不愿追随令狐绹之意。这一来就堵塞了 自己的仕途。莫宣卿虽有报国之志,然而他那种洁身自好和清高独立的性格,使他不能也不愿意适应当时各种权力的角逐和斗争,因而也无法抒展自己的才干,浪迹 京师十几年,无甚建树。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 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卒年史无详记。唐咸通九年(868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朝廷为莫宣卿请封。唐懿宗降旨,封 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人祠封州乡贤祠。其家乡赐名文德。其年莫宣卿冥岁三十四,享年约三十岁。莫宣卿娶妻白氏,生有三个儿子。莫宣卿的生命太短促 了,没有留下什么功业。唐封州刺史白鸿儒《莫孝肃公诗文集序》称其诗“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造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也”。称赞宣卿的诗文珍 贵,风格自然,朴素而有生气。可惜传世太少,《全唐诗》仅留下:首另两句,但仍可窥见诗人的才华,得到后人景仰。清诗人黄培芳《论粤诗绝句十首》,其第— 首咏莫宣卿“莫子龙文健笔扛,南人初数士无双”。尽表仰慕之情。莫宣卿是封州人民传颂的历史人物。他的家乡以状元公为荣,“公族子姓,言动气象犹有公之遗 风,虽五尺童子,与夫田野愚夫愚妇,皆重公名,莫不喜谈乐道之”。他的民间传说很多,有的听似无稽,实则寄托着人民的良好愿望。莫宣卿在封州影响深远,推 动了当年的学风。后世封州出过七十进士,其中莫天佑殿试取在一甲。一甲只取状元丶榜眼丶探花各一名。莫天佑若非榜眼,就是探花了。唐时还有宣卿族人莫休符曾任融州刺史,着有《桂林风土记》,后收入《四库全书》传世。

〖莫宣卿状元墓〗

  莫宣卿状元墓座落在封开渔涝镇文德乡锣鼓岗上。墓门有大字石刻“甲第开南国”,盛赞墓主才华出众,开南国才子高中状元之先河。如此评价,决非过 誉之词,而是“有书为证”的,《双槐岁抄》有云:“吾广首魁天下自莫宣卿始。”也就是说,,中国自唐氏开科取士之后,莫宣卿是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字 仲节,于唐大和九年(834年)在封州(今封开县)渔涝文德乡出生,家境贫寒,有隐德。在其父影响丶薰陶之下,莫宣卿幼年习庭训,聪敏好学,手不释卷,过 目成诵。但很不幸,宣卿幼年之时便丧父,其母梁氏改嫁。不幸之大幸者,继父忠厚仁慈,对宣卿鼓励有加,要其排除世俗偏见,奋发读书。宣卿也不负继父之厚 望,学业大有长进。七岁那年,莫宣卿因受嘲笑,愤然题诗言志:“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诗一写出,围观者众,啧啧称奇,神童 之名不胫而走。稍长,莫宣卿更是藻思泉涌,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十多岁文声大振 ,远近闻名。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莫宣卿刚十七岁,他踌躇满志上京参加廷试。结果,力压群芳,鳌头独占,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曾出任翰林修 撰丶内阁中书大学士。可惜其英年早逝,没留下多少丰功伟绩。状元墓始建于唐代咸通八丶九年间(867-868年),历经多次维修。墓前立有牌坊,中央高三 米多,两边略低,牌坊下正面及两旁镶有碑文,并刻有龙凤图案,两旁石柱刻有隶书对联。墓的左右后围,镶有莫宣卿的诗词碑文。古香古色,肃穆壮观。状元墓园 占地58亩,除状元墓丶墓道丶牌坊丶碑林外,还有状元塘丶状元井等。墓园现已荒废,需重建.

  甲第生南国;

  箕裘启后昆。

  ——佚名撰莫宣卿墓志联

附录:【莫宣卿诗作】

  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 ,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敬.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洌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莫宣卿《答问读书居》诗

  《答问读书居》记叙了莫宣卿在麒麟山这一段读书自学的生活。陈永正在有关论着中解释此诗,甚为详当,摘引如下:“‘麒麟’,山名。诗中用此语意 相关,亦暗示着诗人的大志。麒 丶麟为古人心目中的‘仁兽’,象征祥瑞,也比喻才能杰出的人。诗人亦隐然以麒麟自况,他下决心,走的再不是一般的‘牛马路’了。他要读尽床头的万卷诗书, 驾五龙而凌云直上。‘井汲’句,用《易·井》语‘井洌寒泉食’,王弼注‘洌’,洁也,居中得正,体刚不挠,不食不义,中正高洁,故井洌寒泉,然后乃食 也’。诗中以井泉比喻自己的高洁,希望得遇圣明之主,能看到其‘寒洌’的美德。‘桂花’句,直书自己的怀抱,<晋书·邪诜传》载,诜自谓‘举贤良对 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支,昆山之片玉’。宣卿诗以景喻情,表明对科举及第的渴望。末句点出‘青云’二字,为全诗之结穴”。在简陋的草棚书屋中苦读, 莫宣卿已奠定远大的志向,登科及第.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素魄生蓣末,圆规照水隅。

  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

  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

  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莫宣卿《赋得水怀珠》诗

  莫宣卿《赋得水怀珠》收人《全唐诗》,是宣卿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在试场中作诗,为了应景切题,难免陷落俗套。而此诗写得非常真切优美,是试帖 诗中难能可贵的力作。周碧莲试译了这首诗,录之以供参考:“美丽长河里,粼粼波光中,孕育着灵性的明珠。姣洁的月色洒在菇草上,满圆的月亮照在水边隅。晶 莹的珠光在微波中辉映,祥和的气色在水中铺。与长夜耀星相辉映,两岸秋草永不枯。汉水神女掌上抚,贩珠海客舍身躯。合浦珠蚌回归日,天廷恩泽亦已敷”。莫 宣卿自己,不也是一颗长川波底孕育着的明珠么?故乡的山青水秀给他灵感,得水怀珠。他的凌云壮志,赋与他真切的情感,使他一气呵成这一传世的优美诗篇。风 景如画的家乡,郁郁葱葱的麒麟山,川流不息的渔涝河,故乡的山川灵秀,孕育了这位岭南第一状元.

  翰苑文章冠百家,玉堂常对紫薇花。

  日笼砚井龙蛇动,月照瀛洲桂影斜。

  辅国自然熙帝载,格君不用坏黄麻。

  丝纶耿耿垂青史,白璧谁能染纤瑕。

  ——莫宣卿《答学士令狐绹》诗

  莫宣卿中状元后,任翰林院编修,赐内阁中书学士。唐制翰林学士是科举进士进入政权中枢的一条捷径,也是进士及第后渴望得到的官职。莫宣卿中状元 后,能“初典翰林”,看来唐宣宗对他是恩宠有加的。宣卿随后请旨还乡,本欲迎母亲进京同住,但母亲不习惯北方生活,宣卿只好自己留京任职。他在京的任职情 况,记载一片空白。《封川县志》有他这段时间的诗作,姑且录之以供参考.

  明明大节重于唐,太息中书位不长。

  有志格君安社稷,无心爱己计存亡。

  一轮金鉴千年照,半世良臣万古彰。

  林甫当年如未相,定教尧舜在明皇。

  ——莫宣卿《谒张曲江祠》诗

  莫宣卿的年代,处唐朝中后期。政局动荡不安,权力斗争激烈,翰林在中枢的政治斗争中处微妙地位。令狐绹自大中四年出任宰相,宣卿于次年中状元。 看来令狐绹有意罗致莫宣卿于自己门下,而莫宣卿答诗虽有称颂之意,却表示婉拒。唐代翰林居官不同于大内官员,也不同于朝官,是介乎两者之间,具有宫官和朝 官双重身份的特殊官员。当时翰林学士拟诏,称“内制”,用白麻纸书写;而中书舍人拟诏,称“外制”,用黄麻纸书写。“格君不用坏黄麻”,可见宣卿不愿追随 令狐绹之意。这一来就堵塞了自己的仕途。莫宣卿虽有报国之志,然而他那种洁身自好和清高独立的性格,使他不能也不愿意适应当时各种权力的角逐和斗争,因而 也无法抒展自己的才干,浪迹京师十几年,无甚建树。从莫宣卿这时期的这首《谒张曲江祠》诗,可以看出他居京期间的感慨与无奈。在这里,莫宣卿借张九龄的身 世和遭遇,抒发自己难展的抱负.

2

路过

雷人
1

握手
1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最新评论

图说莫氏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宁夏“两会”祝贺世界莫氏宗亲祭祖大典圆满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各区县清明会如火如荼展开
重庆莫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以来,各地宗亲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3月27日,重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莫家拳组团参加暨南大学武术交流活动
在1月7日,由世莫主席添来叔带队,广东省莫会副会长凡哥,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坤雄叔,惠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正忠发表重要文章《琼雷莫氏乃是宗亲
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氏族谱卷二丶三记载,元代十一世天锡公与母亲黄氏收取印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2O15年6月24日一25日西行寻祖纪实
我父辈兄弟五人,长房,二房仍在新会南门居住,三房,五房百年前到广卅读书而定居广卅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佚事(曾经的五大县驿站)
阳江莫氏大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曾作五大县(阳江丶阳春丶恩平丶新会丶电白)莫家人
宗亲日志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辽宁莫永甫
辽宁莫永甫 2014-05-04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6
我們是從安徽盧江出來的 當時戰亂 來到台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不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村氏屬於 ...
莫玉蘭
莫玉蘭 2011-05-02
請問不知有無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 ...
高要莫炎
高要莫炎 2010-08-30
我族字派;有.容.德.乃.大.业.仕.如.国.贵. ...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