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摆渡人邕城探秘 生活报记者 潘登 通讯员 谭毅 文/图
本报讯 在南宁市邕宁区和合村寨上坡的八尺江于邕江交汇处,一座渡亭见证了时间的风雨和人事的沧桑。近日,记者来到寨上坡,与村民闲谈中,知晓了这座外表极普通的四角亭子的故事。 寨上坡是一个莫姓人家聚居的小村子,如今人口也不过2000多人,亭子的建造者叫莫焕辉,是晚清和民国时候寨上坡的大财主,因喜欢风雅,他还自诩为“五桂主人”,为了在江口纳凉和欣赏风景建起了这座渡亭。 渡亭具体修建的年月,村民也说不清楚,只能依稀从亭子里面的题字里找到“甲戌冬月修”、“……愧老父无事消闲,是来渡口徘徊,亭心眺望,邕水东流……”等文字,仿佛可以看见一位老者凭亭远眺邕江和远山的身影。 在亭下八尺江边摆过渡船的莫大叔今年5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1969年开始他就随父亲在八尺江上摆渡,过去亭下的渡口是附近和合村和龙岗村村民去往蒲庙赶圩最便捷必经之路,每到圩日,挑货的、卖小食品的、走亲戚的会挤满渡口,这时渡亭就会成为人们中途休息和纳凉的好去处。 据莫大叔介绍, 摆渡这行当,他一直做到了90年代初,解放后先是建起了八尺江桥,到1996年又建起了横跨邕江的蒲庙大桥,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 渡口早已经被许多人逐渐淡忘。说到这,莫大叔感慨地说,现在,他会时不时还带自己的小孙儿来到这里玩耍。 榕树与渡亭相伴 在亭心眺望蒲庙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