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3|回复: 2

长川含媚色 波底孕灵珠——莫宣卿及其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9: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川含媚色 波底孕灵珠——莫宣卿及其诗


一条曲曲折折的贺江,纵贯封开的全境,向南流入西江。清清的渔涝河是贺江的支流,两岸连峰叠嶂,松竹百里。贺江和渔涝河(古广信河)环抱着雄伟的麒麟山。一千一百六十年前,岭南历史第一位状元——莫宣卿就诞生在封川的麒麟山下。

封川是岭南最早的开发的地区之一。在东汉时为广信县地,是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汉代以来,不少中原士族南迁至此,如王莽时鲁国汶阳士氏避地广信,成为时当地的望族。士氏家族据有交址、九真、合溥、南海四郡,并由东汉政府任命“董督七郡”。三国时士燮专攻《春秋左氏传》,学问优博,受到中原学者的推重,也推动了封川本地文化的发展。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于本县境首置封兴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8年)改为封川县,因是内有封溪(今贺江)而得名。自汉至唐,封川一直是岭南文物之地,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传统的基础,就不可能孕育出像莫宣卿这样的一位英才。

地杰人灵,封川的自然景观是非常幽美的,麒麟山高927米,周围百余里,山中古木蔽天,流泉百道,景色宜人。杏花河、谷墟河等众多溪流,均发源于山中,溪水清澈,对之可令人尘虑全消。麒麟山真是读书人的洞天福地。古人常说,诗人作诗,往往要“得江山助”(《唐书.张说传》),莫宣卿能写出“真金美玉”般的诗作,恐怕也与他出生地环境之美是分不开的。

莫宣卿的生平,详见于唐人白鸿儒《莫孝肃公诗集序》,现把白序全文录出,以供研究者参考:

唐宣宗大中五年,龙集辛未,设科求贤。合天下士对策于大廷,胪传以莫公宣卿为第一。公字仲节,广南封州人也。所产之乡曰文德,所居之里曰长乐,厥考讳曰让仁,虽不仕,亦有隐德,蚤年不禄。公母梁氏,恐公孤立无倚,改适。继父亦莫氏,讳及芝,乃开建籍也。公随母往,并而为昆仲者三:长曰莫俦,次日莫群,公年最少,乃其季也。继父亦乐善好施,岁歉则出粟以周邻里。尝谴二兄习读,公幼在侧,天性迥异,闻言即悟。甫七岁,资识豁然。手不释卷,过目辄成诵,时人目为神童。入郡庠,从游于梁明甫先生,梁母尤严于内训,试于有司,荐于大廷,对扬清问,首魁天下。初典翰林,未眼官政,后以母老,具表陈情,乞官外补,以便就养。上可其奏,赐官台州别驾,归省迎母,未至官所,而寻卒故里。葬之于文德乡锣鼓冈。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于朝,钦奉上敇为唐正奏状元莫孝肃公,祀以庙食,表其里居曰文德,蠲其赋税,以充蒸尝之需,永为常典。公自幼以至登第,所撰词赋诗歌,皆操笔立成。诵而咏之,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生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如在也。及今公族子姓言动气象,犹有公之遗风,虽乡曲五尺童子与夫田野愚夫愚妇,皆重公名,莫不喜谈乐道之。凡游于庠序着,罔不贤其贤,守其宗祀者,莫不亲其亲,得非状元公神之所感也耶!是请也,公之嫡孙莫立之,郡之庠生也,述公行实以告,且请予为记,以垂仪。余无似,叨治公郡,恨弗获睹公而徙慕公也,因以为记云。时有唐乾符五年,岁在甲午秋仲望日。

莫宣卿的继父是乡里中的善人,亦有经济能力供三个儿子就读。莫宣卿幼年时已是神童。七岁读书,过目成诵。相传他小时曾用竹枝在沙滩上写下一首五言诗:“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 《全唐诗》引《封川县志》载录末二句,前两句也许是后人加上去的。诗意颇为自命不凡,又活用了吕安题门的典故(见《世说新语.简傲》),可见宣卿自小已精熟书史。他青年时写的一首《答问读书居》,更可见其胸襟抱负:

书层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

“麒麟”,山名。诗中用此,诗意相关,亦暗示诗人的大志。麒麟为古人心目中的“仁兽”,象征祥瑞,也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诗人亦隐然以麒麟自况。他下决心,走的再不是一般的“牛马路”了。他要读尽床头的万卷诗书,驾五龙而凌云直上。“五龙”,神仙故事中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色神龙,传说为黄帝所御。“井汲”句,用《易.井》语:“井冽寒泉食。”王弼注:“冽,絮也。居中得正,体刚不桡,不食不义,中正高絮,故井冽寒泉,然后乃食也。”诗中以井泉比喻自己的高洁,希望能遇到贤明之主,能看到其“寒冽”的美德。“桂花”句,直抒自己的怀抱。《晋书. 诜传》载,说自谓“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枝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宣卿诗以景喻情,表面对科举及第的渴望。末句点出“青云”二字,为全诗之结穴。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宣卿考中状元。传说他写下一首《及第自咏》诗:“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消。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龙门已一跳。”此诗不见收于《全唐文》中,诗也写得不甚佳,但的确反映出及第者兴奋得意的心情。《全唐诗》所收的《赋得水怀珠》诗,是作者参加科举考试时完美之作: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频末,圆规照水隅。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己敷。

这真是试贴诗“赋得体”的佳作。如果作者不是岭南人,也许不会写得这么优美、真切!首二句写明珠孕育之地,三、四句写明珠形成之时,古人认为“月满则珠全”,圆月照水,灵珠更是佳美。五、六句写水中珠光荡漾,七、八句谓明珠与夜星互相辉映,而岸上的草木则永不干枯。语本《札记》:“川生珠而岸不枯。”九、十句用典。江妃指汉水神女,曾以二珠赠郑交甫。海客,指冒险海上采珠之人。末二句用合浦珠还的常典,歌颂朝廷恩威并用,不失信于民。全诗结构严密,辞采绚丽,徇为佳制。

宣卿还有一首《百官乘风早朝听残漏》诗: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倏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忻逢圣明代,长愿接鹓鸾。

此诗写早朝情景,无甚深意。

莫宣卿存世的诗虽然不多,但已可窥见诗人卓越的才华,在唐代岭南诗人中,莫宣卿是应占有一席之地的。


                                                                                                               转自网络-莫氏天下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2 07: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挖掘!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