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族谱研究 查看内容

莫秀珠笔下的“莫姓宗源”

2010-6-24 17:18|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 5915| 评论: 4|来自: 莫秀珠著莫国胜输入

摘要: 莫秀珠笔下的“莫姓宗源” 莫秀珠   莫氏:立姓于河北鄚州;       源流于钜鹿郡望;       迁徙于山东益都城池;       分布于江南、繁衍于粤、桂、黔闽各地山村。       一、远古秩序的 ...

莫秀珠笔下的“莫姓宗源”

莫秀珠

  莫氏:立姓于河北鄚州;
  
   源流于钜鹿郡望;
  
   迁徙于山东益都城池;
  
   分布于江南、繁衍于粤、桂、黔闽各地山村。
  
   一、远古秩序的建立者颛顼
  
   颛顼是黄帝的曾孙,样子生得有些古怪,但神通广大。他与玄冥(玄冥,又名禺强,是颛顼的叔父)管理着北方一万二千里宽的土地,世称北极神(《淮南子。时则训》)。同时,“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还传说,他可以“乘龙而至四海”。
  
   颛顼是秩序礼法的建立者和维护者。他曾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妇女在街上不给男人让路,就把她拉到十字路口,由巫师们作法,除去她身上的晦气。他还把一对效法古代传统、热恋着的兄妹,流放到崆峒山上,让他们饥寒交迫、相抱而死,“神鸟以不死草复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二头四足,是为蒙双氏(《搜神》卷十四)。
  
   他所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命令重、黎两位大神“绝地天通”。原来以前天地虽然分开,但却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可以随意下降人间,地上的勇敢机智者也可以上天去。所谓“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定庵续集》卷二),这种天地相通、人神混居,出现了许多麻烦和混乱。于是,他遣调孙子南正“童”和火正“黎”把天地之间的通路隔断。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但却反映了颛顼对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尊卑,曾进行过清点与区分。
  
   颛顼十分爱好音乐,曾命令飞龙制作《承云之歌》献给黄帝欣赏,还命令鳟(猪婆龙)为“乐倡”,叫它从其尾鼓其腹,发出“咚咚”的悦耳声。
  
   他还和共工打过一次恶仗。共工见不能取胜,“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篇》)。这实际反映了当时部落之间的相侵凌与吞并的情况。
  
  
  
   两代祝融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祝融”有两个:一在前,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被尊为赤帝,与伏羲式、神农氏同为“三皇”(《史记》),或与赫胥氏,尊卢氏同为“三王”(《六韬。大明篇》)。《山海经。海内经》中说: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礼记。月令》也说:“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另一个“祝融”在后,是颛顼之孙,老童之子黎和吴回。黎和吴回为火正之官,“祝融”则是火正这种职务的名称。
  
   这两个“祝融”一前一后,一“号”一“职”,应该把他们分开,决不能混淆。“祝融氏,号也;祝融,职也,本非人名,黎为祝融,回为祝融,皆职。”(《路史。前记八》注)现代史学家杨宽在《古史辨黄帝之制器故事》中认为,古者野蛮之族,恒有守火之司,“祝融”盖即火正之名,其后因以为氏。史学家罗无鲲主修的新化《罗氏通谱。源流考一》也是这样说的:“我姓昉(起始)自祝融。按祝融有二,皆司火神。一为火帝,—为火官…《急就篇》谓罗为颛顼后,是则老童之子融官,非古帝祝融也。”
  
  
  
   二、莫氏立姓
  
   据上图所示:黄帝生昌意,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分:黎,前祝融;吴回,为后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第六子季连(华姓)为楚国始祖,后代分为濮、罗、归、越、赛、滇、麇、麋八支和莫敖。后来,不少人跟莫敖姓,称为姬姓莫。其实莫敖的先辈是从鄚城迁去楚国的,因此莫氏绝大多数仍属鄚州源流一宗。
  
   颛顼很有才干,他修了一座“鄚阳城”。颛顼的族人很多,分为八支,其中有一部分人定居在鄚城。后来莫城公族的后代就以地为姓,即姓鄚。这就是莫姓的起源地。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命集贤殿学士卫包改古文,以鄚类郑,去邑(阝)为莫,世代相传为莫姓。这就是莫氏的源流所在。
  
   鄚州(颛顼城)——莫氏立姓地。
  
   鄚州位于河北任丘市北16.5公里,约建于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770—535年间。公元前294年,赵国内乱割鄚州给燕国。公元前247年又复归赵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绐划分为三十六郡,钜鹿郡为三十六郡之一(当时的郡相当于现时的省),鄚州属钜鹿郡地所辖,因故钜鹿成为莫氏第一郡望无疑。
  
   莫州城对正南北方位而建。宽两平方公里,北面如图为土城墙,西邻白洋淀,东面城墙已无痕迹,南面南门两侧为火砖留一孔门,目前仍保留较完整。莫州城现为莫州镇政府所在地。
  
   莫州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连年兵荒灾害、隶属关系多变。西汉时期设莫县,隶属涿郡。汉成帝元延元年(前12)封刘异众为鄚候,莫县改为候国、属涿郡。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永元二年(公元90) 鄚候国复鄚县,属河间国,位于任丘市东侧,故有人误为莫氏郡望。南北朝仍称莫县河间郡。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十二月,莫县农民起义,朝延派兵镇压,将成年人杀死,15岁以下男子分赐诸臣为奴。这便是莫州后来无莫姓的原因。幸存者只好远迁到山东青州定居,另有少量分散逃往东北三省等地定居。这是莫姓离开中原到边远地带定居的原因所在。现在任丘市蔡村乡蔡村大街有少数莫姓,排在全市351个姓氏中的第251位,人口约300人左右。
  
   中国姓氏目前已发展至千种,但定姓起源归纳起来:一是以地为姓;二是以物为姓;三是赐姓;四是靠姓等等,其中是以地(国)为姓的占绝大多数。此外,边远的少数民族有些是以图腾为姓。
  
   莫姓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一为莫敖之莫;二是虞莫之莫;三是为古莫国之莫;四为代北之莫;五为姬姓之莫;另有慕改为莫等等说法。
  
   上述五种莫氏,其实未尽其源,均属后来之事。莫姓乃是鄚州以地为姓起源占大多数。原因之一,是江南有些地方的莫氏认定来自楚国姬姓之莫,而楚国为华姓,华姓之后分为八姓;与华姓同时存在楚国的是莫敖,莫敖本人以名代官名,而莫敖本人的祖辈是从鄚州迁去的。原因之二,莫氏定姓时人数较少,因此赐姓、靠姓的情况也就很少或没有。加上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12月莫县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将成年杀死、15岁以下男子分赐给诸臣为奴。幸存者逃往各地,为此也有少数人改了莫姓为他姓。
  
   从上述情况看,莫敖之莫、古莫国之莫、姬姓之莫实属古鄚城之莫。至於第二种虞莫之莫,和第四种代北之莫的说法,均属莫氏后代之事。莫氏定姓后,经秦汉至南北朝的1000多年历史,中国社会几度分合,这种全社会的巨变,在给社会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化。姓同氏一样,同一姓氏各在他乡异国,为了避实就虚,靠姓、改姓的现象也就出现。所以说,第二、四两种莫氏情况是有存在,但都是莫氏定姓以后的事了,而莫氏定姓的起源终归以鄚州(国)之莫为主流。
  
   吴回与陆终
  
   据何光岳先生的《楚源流史)所载,祝融氏黎有罪被诛,其弟吴回继任兄职。《说文解字》说:“吴,大言也,从矢口。”历来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多从此说。《诗。鲁颂、绿衣》:不吴不扬。”“传笺,吴哗也”,即声喧哗喊叫之意。《衡方碑》作“不虞不扬”。可见吴与虞同意同字同义,古代皆通用。虞即驺虞,一种古代的野兽,说是一种仁慈之兽,今已灭绝。它的声音宏亮而嘈杂,故训为吴,回则训为雷。吴回,意为驺虞的哗声象雷一样宏亮,也就是说吴回就是以驺虞为图腾的。
  
   吴回之子叫陆终。《庄子》:“马蹄翘足而陆。”司马注:“跳也”。陆即跳之意。终即螽斯,螽斯善跳,且繁殖力很强,在原始社会成为人类捕食的虫类。故陆终就是以捕食善跳的螽斯为食的部落,并以它为图腾之名,同时也作为首领之号。
  
   因为陆终的子孙繁衍也确似螽斯那样众多,故为祝融八姓引以自豪的称号,也被称颂在铜器铬文上和帛书上。
  
   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大子名樊,赐樊姓,封在昆吾;二子惠连,赐斟姓,封在参胡国;三子名 字铿,封于大彭得彭姓;四子名求,言女云姓,封在邻国;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六子季连,得华姓,是楚国的祖先,也是莫姓的先祖之一。
  
  
   颛顼后裔历代大系表
  
   三、莫姓郡望
  
   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的《左传.隐公八年》中提到:“天子建德,国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是姓氏考源的最早记录。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序》说:“然《左传》所明者,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及以字、以谥、以官、以邑五者而已。”以上言论是后人作姓氏考源的经典依据。莫姓的称谓起始于公元前25世纪的颛顼时期,以国为氏。当时的国,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而是指城邑,又指封地。鄚州,古有鄚国。鄚国即鄚城,战国时鄚城称鄚邑,属燕国。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为鄚州。宋朝取消莫州,并入任丘县。古代鄚国的人以国为姓,即是莫姓的最早起源。
  
   上面已述慕氏、邢莫氏、莫那娄氏以及楚国莫敖的后裔都称姓莫,那都是后面的事,也就是鄚国的莫了。
  
   莫氏从公元前700多年开始定姓,至今已有2700年之久,按平均25年繁衍一代计算,至今已有110代人。现姓莫的人多数分布在中国东部和南部,有部分则分散到世界各地。莫姓现有人口总数超过一百万人。
  
   自古以来,莫姓族人英才辈出。《史记》中记载说:“汉有富人莫氏。”明代凌迪知撰的《万姓统谱》中记录着48位莫姓的著名人物。民国十年商务印书馆印的《中国人名辞典》记录莫姓著名人物50例。早在汉代,就有莫含凭才能被封为关中侯;莫含的儿子莫显凭才能被任命为左常侍;莫显的儿子莫题因有功被封为东安侯;莫显的弟莫云“好学、善骑射,官至执金吾左卫将军”而被封为安定公。如此一宗三代四人担重任,于史少有。唐代大中五年,封开(今广东省封开县)人莫宣卿以制科第一名列进士榜首。若把这些事例一一列举,不知要占多大的篇幅。要记住历史上的许多事例,是比较因难的;而要记住某个代表性的称谓,则相对容易得多。于是,人们根据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几百年间,钜鹿郡最显贵的家族是莫氏家族,加上钜鹿是第一次划定的36郡之一,莫州属钜鹿郡地,因故便以钜鹿作为莫姓族人的代称。提到钜鹿,人们就想到姓莫的,提到姓莫的,人们就想到钜鹿。所以说,莫姓郡望首出钜鹿。
  
   汉代,一部分莫姓人移居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成为当地最显贵的家庭,江陵又成为莫氏家族的代称。又由于汉高祖在黄河和永定河之间设河间郡,分解钜鹿郡。莫氏家族是河间郡最显贵的家族,所以莫氏后人也有称自家郡望为河间郡的。
  
   莫姓郡望堂号虽各地有别,但以鄚国为姓,首出钜鹿,却是无疑的。
  
   那么,莫姓的人现居住在黄河和永定河之间的人为什么不多呢?其中道理有点象现在的水稻种植方法,即先在一块田里播种育秧,待秧苗长成后全移到别的大田里栽插,然后把秧田翻犁过,再从别处移秧来栽种。鄚国的人也似这种情景,他们被历代政治强权移到别处,经历了扫地为兵、全员出门的总迁移。所以,莫姓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状况就不难理解了。
  
  
  
   四、莫氏第一次分散迁徙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向周边地带迁移。莫姓和其他姓氏一样,也开始自莫州向中原以外地域少量迁移。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次迁徙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朝廷指派移驻:公元前214年(秦33年)以谪徙民50万戌五岭、与越杂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兵南驻,同时派了1.5万名无夫女子随军南移留驻、藉地定居繁衍。这就是莫姓最早到南方定居的人。广西南丹莫洪燕支系便是这时期到达定居的莫姓,也就是后来人称为“本地莫”、“盐莫”的支系。莫洪燕支系发展至唐、宋时期已成为桂西北、黔东南一带的贵族,曾自立为“西南诸道武盛军德宫家明天国主—莫一大王”。可想而知,当时莫洪燕支系在当地是个强盛的“望族、尊主”了。
  
   二是为避灾乱分散迁徙:
   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莫县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将成年人杀死。幸存者为了避乱而分散远逃,如莫公逃往东北,后裔便定居繁衍于东北三省;莫济公逃往江南;较多的幸存者集中向山东青州益都县迁移定居。这就是莫姓第一次分散迁移的阶段。
  
   广东封川莫宣卿祖辈,是于盛唐时期(公元831年)为寻觅最佳圣地而游至广东封川渔涝村,定居繁衍成为广东莫氏始祖,属莫姓第一阶段到南方的迁徙。自此以后,中原莫氏发源地莫姓已经不复存在,有也是个别少数。
  
  
  
   五、莫氏自北向南迁徙
  
   中国大势正如古书所说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战乱多过安宁时期。中国统一以后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东征,后来征西,再到征南。北宋初期连年大旱,山东半岛、海上沙滩之地承受不起连年大旱的袭击,远途逃荒是当时一般人力所不及的事。莫姓自南北朝453年至北宋1043年的600多年,在此期间定居在山东益都县的莫姓,不少能人开始凭借水路交通到达安徽泗县、江苏的太苍州、无锡、上元、湖州、江西吉安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谋生经商,并籍地定居繁衍。这些属于暂时定居和另散迁徙部分。
  
   自北宋至明朝洪武年间的400多年期间,莫姓先后分几批迁徙进入粤、桂、黔各地定居的有:
  
   ①以莫伟为代表的,于1054年自山东随军到广西南征,平判后留守南丹任南丹知州,并授世袭。目前这一支系后裔分散广西、贵州数县市,人口发展近10万人;
  
   ②莫念一为代表的,于1135年随岳飞南征到灌阳定居,至今发展到3000人口;
  
   ③莫量为代表的,于1333年随军南征到宜山后,到忻城任土知州定居繁衍,到今已发展为10万人口之众;
  
   ④莫先为代表的,于1496年自江宁上元县随军到贵州都匀,留守定居后移到独山兔场定居繁衍,至今已有5万多人口;
  
   以上四批南移定居的莫姓,尽管来自的地方不同,但原地均是来自山东益都县一地。
  
   此外,还有少量分散迁移岭南三省的如:
  
   ①莫时扬,于明代1465年,从山西大同迁到桂平定居,第5代以后才迁到平南县社坡村定居;
  
   ②起敖公,于1640年从广东沿江西上到腾县留居,11年后到平南定居。其中起敖公长兄永仁公迁蒙山县定居。
  
   ③德明公同期从广东迁到平南新全村;
  
   ④桂芳公于清初从荔浦迁移到平南丹竹镇;
  
   ⑤宪彬公于清初从蒙山迁入平南北河一带定居。
  
   ⑥秀成公封开迁入到南丹竹镇;
  
   ⑦留昌公于清期自梧州迁移平南胡村;
  
   ⑧莫昌业于明永乐二年(1404)选拔广东浦县知县,因上救荒本章,字犯圣讳,乃贬庆府教授,自广东肇庆迁到庆远德胜住两年即安家就地生九子,万一分居龙头;万九公住德胜,现巳发展到18代人口近万人。
  
   ⑨莫俦公,于北宁至和年间钦点状元,官至礼部侍郎、朝议大夫等职,后到广东肇庆任知府。因金国兴兵侵犯中原,无路返回山东而避居于阳朔黄道街定居,传至三代后失传。
  
   莫氏自北宋开发岭南以后,迁移趋向均为自北向南,而且是全部搬动。主要原因,岭南属亚热带,土地一年四季可栽种作物,比起山东三年两旱容易谋生得多。
  
   六、莫姓分布
  
   莫姓绝大多数定居于粤桂黔三省的106个县市,而且大多数是山区县,这与南迁定居先后有关。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原地区汉族就开始成批南移定居;秦至北宋的800多年间,环境较好的地方已被其他姓氏捷足先登了,而莫氏绝大多数于北宋时期才大批随军南移,尤其是移兵侵驻,自然是先选好环境定居,因此后来者只能随遇而安。据这次修谱资料表明,莫姓除新疆、西藏以外,其余全国各省市均有莫姓分布定居,总人口115万。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莫姓居住分布情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能人离开住地外出远途谋生,二是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人数增加;三是因工种调动离开原住地等原因,促使莫姓分散于全国各地,使原有居住单一化变成了杂居和分散面比过去宽得多。社会环境的优劣乃是促使人类进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从各地的资料表明:莫姓粤、桂、黔的人文情况不尽一样,而恰好与粤、桂所处的海拔高度成反比,有三级之差:广东为第一阶梯,人文情况为最好;广西为第二阶梯比广东的海拔高了一级,情况处中;贵州比广西海拔又高了一级,人文情况比广西又少了一点。目前,在国外的莫姓基本上属广东藉的多。广东莫氏有一家三代是大学生的,一户三女在国外就读的,而广西极少,贵州又少了一点。从这一意义上说,居住环境优劣,是造就人才的制约因素之一。
  
   莫姓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小民族,但也出现过不少名人志士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如:
  
   广东的始祖莫宣卿是岭南首魁状元。
  
   广西的莫洪燕及其后裔世袭南丹知州长达931年之久,在此之前曾自立为“天国主”,成为黔桂地区莫一大王。
  
   莫 辕,明吴江人氏,洪武初代父罪死,后人称颂为负孝先生。
  
   莫天凉,明松江华亭人氏,幼事孝,尝割肱肉疗母疾腕胸,天启举人。
  
   莫友芝,清道光举人,精通四书五经,全国有名名人。
  
   现代名人莫虎,柳城县华裔,现为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副局长。
  
   莫仕扬,及子、孙三代掌管英国庞大的太古洋行长达60年之久,是著名的华人买办。
  
   莫文骅,现代名人,曾任浙江省委书记、国家航天工业部部长。
  
   莫树杰,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八十四军中将军长。
  
   莫姓现有局级以上人员500多人,大学生近千人,荣获博士学位的20多人,高级职称的100多人,国外华侨莫姓的2.5万人,莫姓在百家姓中排位第一佰陆拾捌位。
原文发表于《莫姓系谱》  浏览:761
录入时间:2009-5-18 15:07:22
9

路过

雷人

握手
3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辽宁莫永甫 2014-6-8 19:23
感谢秀珠兄,莫氏源流梳理得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引用 莫经山 2013-2-11 12:02
我们乡下最多迁广西的,因为传说中“广西米,冇使归”就是说去了广西,有米吃,不用回乡了
引用 桂平莫世华 2011-4-25 04:11
②起敖公,于1640年从广东沿江西上到腾县留居,11年后到平南定居。其中起敖公长兄永仁公迁蒙山县定居。
引用 莫朝栋 2010-6-25 10:37
莫姓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分布在全国各地,是名门望族

查看全部评论(4)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