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莫氏宗亲网 首页 族谱研究 查看内容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方法在《中华丘氏大宗谱》中的成功实践 ... ...

2010-6-26 17:25| 发布者: 莫经山| 查看: 7934| 评论: 3|来自: 邱家儒

摘要: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方法在《中华丘氏大宗谱》中的成功实践 2 0 0 9年7月1 5日在上海“中国家谱文献价值及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邱家儒 中华丘氏自穆公营丘开姓以来, 代逾百世,子孙遍布世界 ...

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方法在《中华丘氏大宗谱》中的成功实践

2 0 0 971 5日在上海“中国家谱文献价值及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邱家儒

 

中华丘氏自穆公营丘开姓以来, 代逾百世,子孙遍布世界各地, 瓜瓞绵延。但由于漫长的历史变迁, 许多记载祖源世系, 维系宗族感情的族谱被焚, 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海内外宗亲深怕自己的子孙后代疏本远亲,忘记祖宗……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时代,编纂一部涵盖全世界邱氏源流世系、统一天下邱氏字派辈序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不仅是我中华邱氏历代先辈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当代全世界500多万宗亲的共同心声。宗内一批贤明之士以弘扬祖德、承传民族历史文化为己任,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和国家档案总局的文件精神,广泛联络发动海内外宗亲,成立了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和中华(邱)氏族谱研究总会。于200299日宣布《中华丘氏大宗谱》开编。经过八年的努力,我们掌握了1069个丘(邱)氏人口超千人的县的基本情况,我们成立了465个县市区分会,覆盖面已达到709个县市区,我们几乎得到了整个丘(邱)氏近千年来的修谱情况和其他族情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过八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欧苏谱例的基础上整合创新出了一套既体现实事求是精神,又独具时代特色的邱氏修谱体例,这套体例将“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两种修谱方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已被专家称为“邱氏谱法”。依靠这套谱法,我们解决了历史事实和认属习惯的矛盾,依靠这套谱法我们完成了169部分谱正式出版发行,涵盖面达到353个县市区,全国其他各县市区的数百部分谱还将陆续出版发行。这些初步成果,就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人民政协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中国家谱总目录》总编王鹤鸣先生等均称《中华丘氏大宗谱》为“天下第一谱”。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袁义达说:“最具有特色的修谱是丘(邱)氏大宗谱的工作,从修谱的规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修谱的科学方法,堪称‘当今第一’。这已经引起了姓氏学和谱牒学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我本人称其为‘21世纪初邱氏修谱现象’。这一‘修谱现象’应是代表当今时代前进的一个步伐,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以继承和传播的一个代表。”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导教授徐建华认为:“如今的邱氏新修谱,在当今的家谱新修中树立了一个典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极具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引领整个家谱新修的潮流相当时间,或者说,正在书写当今新家谱编修的新的历史。”

上海图书馆家谱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陈建华说:“我们非常震惊的发现,邱氏修谱在体例、凡例方面确实具有显著的特点。他们不是照搬欧氏谱例或苏氏谱例,而是参考欧苏谱例,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邱氏谱法’。这种谱法将欧氏谱例和苏氏谱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为其他姓氏修谱时所借鉴。”

《中华姓氏文化丛书》总策划、江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林学勤说:“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邱家儒先生领导的邱氏修谱,不再简单沿袭各姓各氏传统修谱方法,不再为追求‘源远’而杜撰冒认先祖,不再依附名门望族,不再谬接外系,不再统宗统系。邱氏修谱是从下往上追溯,重开基祖,重最早的坟墓碑记,重最早的祠堂神主牌,重各世系最早的老谱,重各世系最早的谱序,力图还原历史,实事求是,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潮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说:“邱氏修谱突出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代表着当今修谱的前进方向。”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翔南先生说:“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邱家儒先生领导编纂《中华丘(邱)氏大宗谱》,创造出‘ 文化认祖’ 和‘ 血缘认祖’ 既相区别又相结合的‘ 邱氏谱法’ , 值得推介。‘ 邱氏谱法’ 将宋以前世系无考的丘( 邱) 氏历代名人, 列为丘( 邱)氏的共同先祖,称之为丘( 邱) 氏的文化先祖, 不列世系图和世系录, 这就是‘ 文化认祖’ ; 从下往上追溯,将可考之先祖列为各世系的血脉先祖,称之为丘(邱)氏血脉认祖,列世系图和世系录。没有确凿依据证明血脉先祖可以上接的,不强行硬接,这就是‘血缘认祖’。‘邱氏谱法’既保存了各个历史时期旧谱的概貌,又使其血脉世系最接近真实,史料价值极高。”

现就有关“邱氏谱法”作如下介绍:

一、邱氏谱法的来由与概念

《中华丘氏大宗谱》,是稽三千年祖源世系,纳海内外浩繁支派,汇全世界邱(丘)氏裔孙的一项巨大的系统文化工程,也是中华邱(丘)氏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其编纂的艰巨性、复杂性,是世界氏族史上民间自发修谱所从未有过的。我们在认真研究的欧苏谱例的基础上,遍览了各地老谱,从《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的资料室对所藏数百部老谱的整理的情况看,要编好一部“完整全面、翔实准确、科学权威、严谨规范、符合史实、世系不紊、昭穆不乱、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专家学者考究,对得起历代先祖和子孙后代”的《中华丘氏大宗谱》,就不能再套用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用的欧苏谱例,就必须有一套能体现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精神的修谱方法。所以,我们在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的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实践,一边论证,一边总结和积累经验,终于创造出了一套独具邱氏特色的“邱氏谱法”。

欧苏谱例是对北宋欧阳修和苏洵所创立的修谱体例的合称。事实上,欧氏谱例和苏氏谱例并不相同。欧氏谱例:是指北宋欧阳修编《欧氏家谱》时所创立的修谱体例。其体直序,世序横推,以图的形式列出祖先世系。每五世一图,第二图自五世起至九世,第三图自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欧主张“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到五世玄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惟书生男不书生女,书善不书恶”。其所谓“可见之世”,即由已身而上,父、祖、曾祖、高祖,下及子、孙、曾孙(重孙)、玄孙共九代,亦称九族。所记内容包括传主名讳、字号、仕宦、匹配、享年等。其特点是一目了然,便于查找。苏氏谱例:是指北宋苏洵在修《苏氏族谱》时所创立的修谱体例。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欧苏谱例实际上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一族源流世系的小宗之法,也是“血缘认祖”的基本修谱方法。其精华是“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到五世玄孙”。欧苏谱例对于宋朝以后民间修谱的兴起、推广、普及和繁荣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现代修谱,绝大部分姓氏均沿用欧氏谱例或苏氏谱例。但欧苏谱例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如:1、欧氏谱例的表现形式是世系图,苏氏谱例在世系图的名字旁边,注明名讳、字号、仕宦、匹配、享年等,其篇幅无法记载更多的内容;苏氏谱例的表现形式是世系表,即相似于我们世系录,不易查找。2、无论欧氏谱例的“其体直序,世序横推”还是苏氏谱例的“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的编纂方法浪费篇幅较大。3、欧苏谱例是繁体字从右至左,竖写竖排,不符合现行简化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的书写和阅读习惯。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以“方便阅读,利于普及”为出发点,参考欧苏谱例并对欧苏谱例的优秀部分进行整合和创新,对欧苏谱例中不适应当代人的书写和阅读习惯的编纂体例进行了全面改革和重新设计,创造出了体现实事求是精神又尊重历史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邱氏谱法。邱氏谱法采取“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既相区别又相结合的方法,将欧氏谱例中的“图”和苏氏谱例中的“表”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创新成为“图”“录”并存,先“图”后“录” 的体例。称其“图”为世系图,采用吊线式,图体直序,每图十代,第二图自十代起至十九代,第三图自十九代至二十八代,以下类推。称其“表”为世系录,采用现代行语文体或记述体,从左至右平列横排,世序从始祖起,往下按其昭穆先后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内容包括历代上谱者名讳、字号、配偶、生卒时间、葬地、享年、学历、仕宦、行实、封赠、功绩、衍传等。《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2002年制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断;知者续之,不知者宁缺勿错”的指导思想和“横排世系,纵贯时间”、“不强其所不知,不略其所已知” 的方法,以图、录为主,辅之以考、传、记、志、述、表和提要、注释、按语、照片等11种形式,用语文体记述,男女均上谱,书善不书恶,夹叙夹议,叙议结合。邱氏谱法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主张“不漏一个男丁,不漏一个女性,自下往上追溯至开基祖。对代代有据可考、有祠墓可证,与最早的谱记能相互印证而又符合衍传规律的,可从开基祖继续上溯,对珠串链接无据的,一律列为待考,宁缺勿错。”从根本上改变了明中叶以来首先冒认某位先祖,再想方设法依附并往上珠串衔接的统宗统系的做法,是真正体现实事求是精神和时代特色的体例创新。

                         二、文化认祖方法的诞生

(一)概念

文化认祖的概念 文化认祖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重要修谱方法。文化认祖是指将中国历史上下传衍流失考,或者上溯与衍传均失考的丘氏名人作为邱氏的共同祖先,认定为邱氏的文化先祖的方法。

文化先祖的概念文化先祖是指开姓始祖和在清以前的经史子集、方志野史和历代考古中发现的名人,但其下传衍流失考,或者其上溯世系或者下传衍流均失考的其他丘氏先祖。

(二)中国家谱的历史概况催生文化认祖方法的诞生

家谱的概念  家谱是家乘、家牒、族谱、宗谱、大宗谱的总称,又称谱牒。乘: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名乘,所以后来有人将史籍称为乘。作家谱,袭用“乘”名,称家谱为家乘。牒:造纸术发明之前,刻在竹简上,称为简牌,故称谱书为谱牒。家谱,是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直系血缘关系及其一家源流世系、历史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典籍;族谱,是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及其一族源流世系、历史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典籍;宗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在综合各地家谱、族谱,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一宗源流世系、历史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氏族历史文化典籍。大宗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在综合各地家谱、族谱、宗谱,以图录传记的方式,记载一姓源流世系、历史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氏族历史文化典籍。家谱的发展形成了族谱,族谱的发展又形成了宗谱,宗谱的发展又形成了大宗谱。但无论名称、形式上如何发展变化,其核心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总之,家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历史形成的基础和源泉。谱牒的价值与正史、方志一样,共同构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的起源 据专家考证:家谱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中国古代的夏朝甚至更早,《世本》说,容成氏和仓颉氏是黄帝之臣,容成是第一个造历的人,仓颉是第一个造字的人。应该说,有了文字就有了家谱,有了家谱才有了人类历史。虽然家谱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中国古代的夏朝甚至更早。如果没有夏商周至秦汉时期的家谱,夏商周至秦汉的帝王和贵族的世系就不可能进入司马迁的史记。但史记中的帝王和贵族的世系证明,家谱最初是王侯贵族的产物,庶民没有族谱。从姓氏的特征看,姓起源于母系姓族社会,是血缘关系的证明,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而庶民作为奴隶的,是贵族财产的一部分,他们身分地位十分卑微,虽然有姓但却无氏,当然更无家谱。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而庶民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甲骨文化时期没有条件刻制家谱,只有帝王贵族之家才有条件刻制家谱。现存最古老的殷商甲骨文家谱、青铜鼎铭文家谱和汉代石碑家谱都证明了这一点。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家谱 家谱发展到魏晋南北和隋唐时期,家谱编修为王室所垄断,普通姓氏和普通人民并无自己的家谱。无论是帝王谱、官谱、还是士族谱,实际上仍然是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的产物。因为能够享有世袭特权的是士族。庶族不可能从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中取得任何权利,所以庶族不具备编撰谱牒的思想、政治、文化和经济基础,故庶族仍然无谱。唐代的姓氏谱由官方统一修撰,唐太宗贞观八年许国公高士廉及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刊正姓氏,《氏族志》修成,五品以上的官僚全部收录入谱,五品以下的即便是原大族也不能入谱,普通百姓更是望尘莫及。北京图书馆藏存的《敦煌姓氏录》中,记录了各郡主要姓氏398个(其中河南郡七姓,丘姓列第四位),而且特载一段诏令文字于前,“以前太史曰:尧置九州,今为八十五郡合三百九十八姓,今贞观八年五月十日壬辰,自今以后明加禁约,前付郡姓出处,许其通婚媾,结婚之始,非虚委怠,必须精加研究,知其谱囊,相承不虚,然可为匹,其三百九十八姓之外,又二千一百杂姓非史藉所载,虽赖三百九十八姓姓限,而或媾官混杂,或从贱之入良,营门杂户,慕容商贾之颜,虽有谱亦不通,如有犯者剔除藉。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等奉敕令,臣等定天下氏族,若不别条举,恕无所凭,准令详事,讫会录如前,敕旨依奏”。这一段文字不仅说明此398个姓氏进入皇家姓氏谱,可通婚,可史载,其余2100姓氏列为杂姓,不入史册,不可与史册所载之398姓通婚。也说明“前付郡姓出处”的要求是唐“贞观八年五月十日壬辰”提出的。郡姓,是指一郡的大姓望族。宋元间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注云:“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盖始於此。”

     家谱的毁灭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农民造反,风起云涌,天下大乱,门阀士族的特权制度遭到毁灭,包括《姓氏录》在内的士族谱牒焚毁殆尽,从此无论是士族还是庶族均无谱牒。明代谱学家胡应麟说:“自五代以后,人们已不崇尚门阀,家谱之学,遂绝而不传”(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庚部卷三九)。明太仆寺丞、散文家归有光说:“魏晋以后,根据门阀高下来选官,所以家谱之学特别兴盛,直至李唐,还十分崇尚,五代衰乱,家谱就荡然无存了” (见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二·龙游翁氏宗谱序》)。不得祖牒的程节之子、都官员外郎、政和吉州知府程祁说“唐末五代之乱,亡失旧谱,上世次序不可复知。”晚唐诗人韦庄《秦妇吟》中所谓“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彻底失去谱牒的士族从此再也没有证明其身份、门阀的依据了,魏晋以来以维护门第为主的官方谱学也由此彻底消亡了。谱之不存,又如何可能一代不少的珠串链接到炎黄二帝?由此可见,所有姓氏的家谱、姓氏谱,且不说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即便是上溯到唐代亦是伪托。

当代家谱的编修方法源自宋朝 由于记载士族门第高低的家谱在唐末五代的战乱中化为灰烬, 宋代官府又不再开设谱局,人们不但不知先祖世系,也不知道稍远一点的家族间昭穆伦次。对此,宋朝一批士大夫忧心如焚。苏洵(10091066)说:“盖自唐衰,家谱废绝,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载”。宋代大理学家张载(10201077)说:“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庆历年间(1051年)毕升发明印刷术,为国家修史、地方修志、百姓修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了“尊祖敬宗收族,管摄天下人心,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计,一批著名的士大夫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文天祥都在没有旧谱的情况下,主持从他们能记住的先祖写起,或从父亲开始写起,或从祖父开始写起,或从曾祖父开始写起,或从高祖父开始写起,总之是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编撰自己的家谱。欧阳修(10071072)在主持编篡国史《新唐书》的过程中,以“大宗之法”编修皇族家谱《宗室世系》上溯数可达八代、十代甚至百代。正是主持编篡国史的经历,使得欧阳修十分重视家谱,他在修定《新唐书》后,当然也发现了《宰相世系》中有关自己的远祖世系并不清楚,于是他只能以其已知的五世祖为始祖,并用“小宗之法”编修了自己的家谱。他采用史书的体例和图的方式,将本家族的迁徙、婚嫁、官封、名谥等编成一部新型家谱。不久家族显赫的苏洵也始修并编成《苏氏族谱》。二人在修谱的体例上都使用“小宗之法”,即以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因此,初修家谱都只能从其可知之祖写起,只采用“小宗之法”。欧、苏体例的创新,重在图表的创新,这使家谱的质量大大提高。百姓仿效欧苏谱例,开始采用“小宗之法”编写家谱。作为宋代的宗族典籍,家谱元编修已经扩散到平民族群。

民间统宗统系的家谱源于明嘉靖皇帝以后明初家谱的体例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序、跋、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内容。民间修谱多沿袭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自嘉靖推恩允许民间建祠堂以后,民间建祠堂之风兴起,由于姓族间的竞争攀比,又使得民间祠堂的规模越来越大,一般姓族不堪重负。为缓解筹资压力,民间又逐步兴起了连宗修祠之风。而联宗建祠的成功,又催生了各姓各氏的联宗修谱之风,家谱的体例增加了“祠堂、祠产”的内容。从旧谱及其谱序的记载中,我们发现各个姓氏都是在明嘉靖以后才开始出现统宗统系的族谱、宗谱、大宗谱,这说明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统宗统系现象,是嘉靖十五年(1536)皇帝推恩允许民间建祠堂以后开始出现的。

清朝以后是谱牒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也是统宗统系现象最为泛滥的时期。清朝设宗人府,掌管皇族和百官谱籍,民间族谱也一修再修。各姓各氏只有少数家谱采用欧阳修、苏洵的“小宗之法”,大部分家谱为彰显门第,采用宋朝皇族家谱的“大宗之法”,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随意上溯,趋附名门,攀援望族,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统宗统系现象十分泛滥。由于统宗统系的谱牒影响到了封建世袭、继承制度的实行。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时,江西巡抚辅德的上奏引发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全国性谱禁。谱禁规定:在追溯祖先时,禁止妄自攀附,只能以五世祖或始迁祖为始祖,时,禁止妄自攀附,只能以五世祖或始迁祖为始祖,超过五代的上溯之祖视为伪托,朝廷分封或者选官时不仅不予采信,而且还要追究伪托冒认上祖者的欺君罔上之罪。所有新编族谱必须呈送地方官府审查,对于上溯内容有违者一律删节毁版。谱禁期间,仅辅德在江西境内,就查出1016姓的所谓始祖荒诞不经,这些家谱也全部遭到了删节或毁版处理。但这一谱禁并没有持续多久。清嘉庆、道光以后,统宗统系现象再度泛滥,各姓各氏均采用皇族家谱的“大宗之法”联宗修谱,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为荣,随意上溯,宗修谱,编修族谱、宗谱、大宗谱为荣,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虽然明清以后采用“大宗之法”编修的谱牒的上溯世系荒诞不经,但清代谱牒的体例却得到充分发展。清朝谱牒的记事范围几乎涉及到家族、宗族事务的各个方面。除要排列家族世系外,又增加了传记、著述、家规、家法、家训、族规、恩荣录、凡例、字辈、谱论、科举、墓图、墓志、五服图、家礼、寿文、贺文、祭文、名绩录、契约、艺文、遗像、赞词、仕宦、传记、行状、志录、年表、余庆录、领谱等20多项,并增加了女子、婚嫁、岳家等人物记述,还对入谱人物也进行了限制性规定,行文重视修辞和文采。为使家谱不至中断,还规定了“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年限。所有这些,使得清时家谱的纂修体例更系统,更完善,但其世系和世序却出现了严重混乱。为祖先封官加爵者有之,为祖先取名安讳者有之,为祖先娶妾生子者有之,为祖先添兄加弟者有之,为祖先认父攀祖者有之,以春秋末人为西周时祖先者有之,以晋朝人为春秋时祖先者有之,以宋朝人为春秋战国时的祖先者有之,以明朝人为南北朝时的祖先者有之,所谓隋唐人以宋元人为祖更是比比皆是,其真实性无从谈起。民国修谱基本因袭了清代修谱的体例。在统宗统系方面还发展了清代修谱的陋习。

1949年以后,编修谱牒等宗族文化活动基本停止。1966年~1976年中,民间保存的大量极其珍贵的旧谱牒遭到了焚毁的厄运。宗族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极大破坏。1985年以后,特别是上世纪末至今,随着祖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台湾、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热的蓬勃兴起,民间修谱再度掀现了高潮。但这波修谱的谱牒质量却明显不如清代。且在世系方面故意弄虚作假、进一步统宗统系的陋习较之于明清时期随意上溯,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姓氏,要想一代不少的真实珠串链接到开姓始祖,都是不可能的。要想把《中华丘氏大宗谱》打造成为具有史料价值和不朽生命力的文化典籍,就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使其内容真实可信,要使族谱内容真实可信,就必须将下传衍流无考的历代先祖列为文化先祖,与血缘先祖分列编纂。

(三)各地旧谱统宗、统系、统名人的实状催生文化认祖方法的诞生

在浩瀚的丘氏谱牒中。已经无法考证丘氏家谱产生于何时。但博览全国各地、各世系古谱发现,丘氏现存最早的谱序只有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丘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唐嗣圣六年(689)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这三篇谱序均以唐初的丘和公为始祖。除这三篇谱序外,大部分谱序都是宋元明清时期的谱序。

宋朝时期只有七篇谱序:1104年丘菊岩·原晋公所作的《宁都灵溪初修族谱序》无源流世系之记叙;1107年西融知州丘崇撰《丘氏流芳谱序》以“由秀才而除太尉参军,迁尚书左丞”的“高祖尧夫”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119年,福建建阳丘氏请邹元佐作序以隋大业年间的“行恭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182年新安仲晦朱熹作《芹溪邱氏宗族谱序》以“宋侍讲公讳瑞者生一子曰励,任福建提刑使,至建阳见其溪山环秀,遂留一子曰喜者居焉”为其始,在“瑞”之上无上接世系;1203年朱熹作《黎阳邱氏族谱序》称“讳祯、讳祥、讳福者兄弟三人,自河南固始从王潮入闽卜居黎阳”为始,以崇安望族之“永辉讳璀”为详;1259年二十二世孙教授丘惟善撰《修谱序》以“一世二居士”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272年韶州佥判丘必明序以其四世祖即宋景佑年间的“烋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元朝时期只见三篇谱序:1299年江西上饶石桥丘珍一序以“文贞”为始祖,生子三:灵济、灵鞠、灵汶,无上接世系;1303年福建大田丘氏请张德馨作序以生丘六、丘七、丘八公“三公”为祖,又以“邱崇、邱岳”为祖,其无上接世系;1351年丘元礼撰、1420年双井丘氏修谱请黄原素重书的《邱氏家系录》中,双井丘氏十代祖长讳洲,次讳倜,次讳允,季讳仪,其十代之上无名讳字号谥传于谱。

明朝时期的初修谱序,均以其五世祖为始祖,也有极少数上溯至十世祖的。如:1384年丘效作《效演念祖图记》以让弟择居的“大伯真观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426年钦差河南道监察御史赖巽撰《平西半桥邱氏族谱序》以宋治平甲辰进士“浑”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433年丘俊公作《程乡丘氏族谱序》以其四世祖“存心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438年希质作《引》、1442年希正公《序》以其五世祖即无名号字谥传下的文胜、文兴公之父为丘氏始祖,无上接世系;1450年上杭聪公序以其六世祖“三五郎”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421年生的明大学士丘濬为贵溪周坊丘氏作《贵溪邱氏族谱序》以1208年去世的丘崈为始,无上接世系;1470年作的《福建连江江亭邱氏族谱序》以唐末五代之后的“高太祖七十二提领公”为可考之祖,无上接世系;1497年上杭志翀公序以其九世上祖“二十有七郎者”为始祖,无上接世系;1497年上杭鼎公请廖辅作序以十世祖“致政公”为始祖,无上接世系。

但是,明中叶以后特别是清朝以来,地、各世系修谱已无视上述最早的谱序,争相随意杜撰或者乱认先祖以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统宗统系的现象在江南各省较为普遍,在各地杜撰的世系中,都把历史上的同一丘氏名人纳入其中。如:

1、滇桂粤闽浙赣湘鄂的大部分地区,将名号字谥和上接世系均未传于谱的古梅州石窟都大坑头丘氏始祖世系、宋侍讲公丘瑞世系、丘二居士世系、丘烋公世系、丘文贞世系、丘三公世系、丘浑公世系、丘存心公世系、丘三五郎世系、丘二十七郎世系、丘致政公世系、丘万八秀公世系、丘政七世系、丘兆庆公世系、丘拙墨公世系、丘文信公世系、丘仕宾公世系、丘国才公世系、丘广公世系等原本上接无考的各地世系编纂为穆公世系,并将丘沈、丘灵鞠、丘迟、丘仲孚、丘和、丘行恭、丘崇、丘岳、丘福等历史人物作为穆公世系里的先祖;

2、湖北部分地区将福建建安迁至湖北蕲阳的丘文八公号苏山世系、湖南淼公世系、福建上杭二十七郎世系、三五郎世系和历史人物丘灵鞠、丘迟、丘仲孚、丘冠先、丘烋、浮丘伯、梁丘贺、邛丘旄、丘和、丘神勣、丘杰、丘崈、丘岳、丘富国、丘必明、丘濬(琼山)、丘俊等编纂为淋公世系;

3、福建晋江泉州一带将清源上邱、仙邑凤冈等地将丘祯公世系和历史人物左丘明、郑丘缓、丘吾子、丘俊、丘滕、丘夷、丘昂、丘矩、丘崇、丘悦等编纂为安公世系;

4、九江、庐山一带将历史人物丘岳、丘灵鞠、丘迟、梁丘贺、丘冠先、丘仲孚、丘鼐等编纂为遐公世系;

5、江西黎川一带将历史人物梁丘贺、丘冠先、丘迟、丘仲孚、丘行恭、丘崇、丘杰、丘和、丘濬(琼山)、丘灵鞠、丘岳、丘崈、丘俊和礼范石溪丘达公世系等编纂为叔亮公世系;

6、重庆垫江、长寿、涪陵一带今人修谱将江西瓦屑坝迁出的丘英甫世系和历史人物汉丘仲、梁丘贺、丘和之子丘孝恭、丘沈(改刘尼)、丘麟、丘崇、丘崈、丘悦、丘雍、丘琼山、丘涵春等编成了弱

公世系等。

      上述统宗统系的各地族谱,事实上都是采用欧阳修当年编修皇族家谱——《宗室世系》的“大宗之法”所编的大宗谱。除谱中人名时序混乱、时代倒置,为先祖娶妻、纳妾、生子、封官、封爵、加功名,伪造、杜撰先祖所处时代还没有的地名、官名、官署名外,还暴露出的一个最典型、最突出的问题是:同一历史人物,各大世系杜撰的父祖不同、配偶不同、子孙也不同。进而争相攀附以为己祖。对于时空衔接不上的,就伪造、杜撰或者挪借外系之祖为祖。如果让这种情况沿续在《中华丘氏大宗谱》中,不但《中华丘氏大宗谱》真实性和史料价值不存,也必将使《中华丘氏大宗谱》沦为外姓或子孙后代的笑柄。所以创造“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邱氏谱法”,不再简单沿袭各姓氏传统的统宗统系的修方法,不再为追求“源远”而杜撰冒认先祖,不再为虚荣而依附名门望族,不再为上接而谬接外系,从下往上追溯,重开基祖,重最早的坟墓碑记等实物,重最早的祠堂神主牌,重各世系最早的老谱,重各世系最早的谱序,以各世系第一个写谱人所溯之始祖为始祖。实事求是,回归和还原最早的历史记载,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潮流。

(四)元朝以前的绝大部分丘氏人名在各地旧谱失载催生文化认祖方法的诞生

经初步考证,在经史子集、墓志铭、1300部县志和历代考古中发现的元朝以前丘氏文化先祖就有31位。其中: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先祖有:《孔子家语·致思·孔子适齐》中的孝子丘吾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邾国大夫丘弱,《左氏春秋》作者丘明,《太平御览》中记载的战国时中山国人丘鸩等4位先祖。

2、秦汉时期的文化先祖有:西汉武帝时作十二孔笛的乐官丘仲,汉平帝时持节安抚江淮的扶风人丘俊,汉傲世不与俗人为群的扶风人丘訢,东汉光武时的大司马浙江德清人丘滕,东汉建康时的九江太守丘腾,东汉丘常,丘滕后裔东汉交州太守丘聪,丘腾后裔东汉阳羡令丘昭,汉中平时招谕的鲜卑乌桓大人丘力居,汉都尉大将军山西闻喜丘村人毌丘毅,毌丘毅之子、曹魏黄初中的武威太守、山西闻喜丘村人毌丘兴,毌丘兴之子、三国魏著名将领、作为主帅征东占领朝鲜改丘姓的毌丘俭,毌丘俭子丘甸,丘俭之子、入吴仕官、零陵太守丘宗,丘宗之子巴东监军、益州刺史丘奥,三国魏将、钟会帐下督丘建,三国魏将、监军丘本,为郭泰(128-169)所知得以成名的汉云中人丘季智等18位先祖。

3、东西两晋时期的文化先祖有:晋山都县吏丘沈,秘书监、乌程人丘系,新安太守、护军长史、乌程人、丘系之子官护军长史丘道真,东晋孝武帝时人丘道护,东晋建安太守丘道成,晋尚书丘混,晋散骑常侍丘询,晋附马都尉丘敬,晋吴兴人、祠部郎中丘裕,晋吴兴人丘昂,给事中、晋吴兴人丘昂弟丘夷,太守、晋吴兴人丘昂弟丘矩,东晋从孙恩起义任为吴兴太守的丘尪等13位先祖,

4、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先祖有:南朝宋官吏、吴兴人丘幼弼,泰始三年与丘幼弼随沈攸之等守下邳的南朝宋司史丘隆先,宋元嘉中太子领军长史、官至廷尉而卒的南齐武康人丘仲起,年十七为州西曹兼直主簿后迁漳令的南朝宋乌程人丘寂之,文帝时历侍中、吴郡太守的南朝宋乌程人丘渊之,丘渊之之子、南朝宋太子舍人的丘愿,孝子、南朝宋吴兴人丘杰,南朝宋建康令、宣城太守吴兴人丘珍孙,宋孝武帝大明八年鄱阳太守、丘珍孙之子丘景先,为宋孝武所知的南朝齐兰陵人、“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乃以为余杭令的丘巨源,南朝齐官至尚书仪曹郎、曾撰《孔论》《礼仪》的丘季彬,南朝齐给事中、宁死不拜蠕蠕的乌程人丘冠先,作《诣阙上书》,“诣阙上书”为父辩功的丘冠先之子丘雄,以词藻显于时的南齐永明太学生丘国宾,南齐永明间太学生诗人丘令楷,丘道真之子、南齐东观祭酒丘灵鞠,丘灵鞠子、梁武帝任为中书郎、诗文最美的丘迟,丘灵鞠从孙、山阴令,治为天下第一,累迁豫章内史的丘仲孚,南朝梁吴兴乌程人,以政绩著者丘师施,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弟豆真折改姓的丘敦氏,丘敦氏之子太武右弼丘堆,丘堆之子。太武帝拓跋焘时为安远将军的丘跋,丘跋之子驾部令、瑕丘镇将军、东海公丘麟,北魏将领,太武帝拓跋焘时任武卫将军、参与伐夏战役的丘眷,北魏官吏、太武帝拓跋焘时任河内太守、考功为天下第一的丘陈,北魏汝南王无悦壁臣丘念,北魏官吏、献文帝拓跋弘时任洛州刺史的丘顿,北朝时柔然贵族丘升头,北魏将领、丘鳞曾孙、孝庄帝拓跋子攸时任都督镇梁国的丘大千,丘大干之子、魏镇东将军、野王公丘寿,北朝时西魏官吏、文帝元宝炬时任扬州长史的丘岳,北魏代郡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丘邈,丘邈孙、骠骑大将军、司徒、青兖二州刺史丘双轨,丘双轨子、使持节、卫将军、驸马、都督丘提,丘提子、大都督、徐州刺史丘愿,丘愿子、天和六年(571)授大将军、上大将军,爵广化公、北周武帝伐齐时的左三军总管进封潞国公丘崇,镇西大将军、都督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临淮公丘库堆,丘库堆之子洛州诸军事洛州刺史丘乞直,丘乞直之子魏故使持节征虏将军华州诸军事华州刺史丘哲,北魏将领丘突,北魏大臣丘颓,豫州刺史丘元征,后魏洛阳人、工握槊的丘何奴等43位先祖。

5、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先祖有:隋朝官吏、雍丘令丘君明。丘君明从子、隋朝官吏丘怀义,丘寿之子、隋交州大总管、唐左武卫大将军、谭国公丘和,丘和子,左临门大将军、冀州刺史、都督、谭国公丘师利,丘和子、汉东令丘行本,丘和子、右武侯大将军、陕州刺史、天水郡公、陪葬昭陵的丘行恭,丘和子、右金吾将军、益州长史、渭源公丘孝恭,丘和子、广州都督、益州长史、官征辽总管、安南公丘孝忠,丘和子、少府少监、工部待郎、沅陵平公丘行淹,丘行恭长子丘神智,丘行恭二子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丘行恭三子睦州刺史丘神福,丘行恭四子唐文职官员丘神鼎,丘行本之子、隋特进谭国公、授廿四州大总管丘燮。丘燮之子、润州司马丘令同,丘令同之子、太子文学丘无惑,丘无惑之子、丘行本玄孙、朝散大夫、连州刺史、昆陵郡司马丘从心,丘从心子、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丘模,丘模子、缮部员外郎丘纾,丘从心子、兵部员外郎、泽潞司马、谏议大夫丘据,丘从心子丘拱、丘抃、丘揆,丘从心嗣子丘士会、丘士规,丘师利子、汝州刺史丘义余,丘行淹曾孙、太子中书舍人丘佶,丘行淹玄孙、管城尉丘子期,丘孝忠子、兰州刺史丘承业,丘孝忠子、赞善大夫丘璘,丘璘子、中丞、高平郡王丘涔,丘师利子、临济公丘英起,丘孝忠玄孙、尚衣奉御、史卫中郎将丘遇运,丘孝忠玄孙、检校太子宾客唐河南洛阳人丘遹运,丘遇运子,贞元十年制科及第又十五年二月为宣武判官丘元颖,湖州武康令,释太子通事舍人丘贞泰,丘贞泰子、丘和曾孙。唐中散大夫丘知几,邱俊五代孙、唐武临尉丘仲升,右卫中郎将丘义,唐河南陆浑人、丘俊七代孙、武后时直弘文馆,善论撰、仕至岐王傅、著有《三国典略》的丘悦,征南将军奉车都尉丘诞,丘诞之子奉朝请丘鳞,丘鳞之子尚书都事丘沙,丘沙之子、上骑都尉益州新津县丞、吴兴人丘蕴,太常博士、以文章著称益州成都人丘均,唐嘉兴人、天宝初登进士第、官至太子右庶子、左散骑常侍丘为,丘为弟、唐嘉兴人、诸暨令、尚书郎丘丹,唐闻喜人、撰有《拨砂经》《铜函记》《五家通天局》《金镜图》《海角经》《唐蒙求》的丘延翰,唐临平人、员外郎丘丹,唐贝州人、官左司郎中、员外郎兼侍御史丘鸿渐,丘鸿渐子、官中丞丘绛,左奉裕卫长史丘神静,唐善虞体章书亦狂纵的丘弟,唐丘弟之子、亦能书翰丘石,五代乌程人、官太学博士、《兼明书》《唐教论》作者丘光庭,后蜀广汉人画家丘文播、丘文晓、丘余庆,南唐后主试赋擢第一的状元邱旭,唐朝丘崟,唐朝丘铸,户部侍郎、荆南节度使丘元素,南诏王丘俭,左神策大将军丘直方,贞元十年制科及第、宣武判官丘元颖,湖州刺史丘知二,均输田判丘峋,曹州刺史丘弘礼,分水县令丘景元,义兴县令丘君等69位先祖。

6、宋朝时期的文化先祖有:後蜀归宋官员、《切韵搜隐》作者丘世隆,天圣进士、历官殿中丞、悟“损”“益”二卦的宋黟人丘濬,宋长溪人、元符进士,朝议大夫丘允,师朱熹、有《主敬问答》的宋邵武人丘玨,秦桧求婚不娶的宋朐山人、政和八年进士、福建提刑丘砺,知黄州、中大夫、宋仙游人丘奂,宋高宗十七年进士、瑞州太守、治书经、重建碧落堂的江西新建县人丘砺固,丘砺子、绍兴中知海盐县、终朝奉大夫的常熟人丘耒,工画山水的宋河南洛阳人丘讷,宋益都人创妙针法的丘经历,以父丘泽授芜湖主簿、迁通州司理、知丹徒县。宋理宗景定中,任真州通判、官至奉直大夫的南宋海州朐山人丘烈,隐居不仕、颖敏博学、尤邃于易的宋建阳人丘义,博学强记、以声律魁乡举、绍兴中登第、有《食芹集》的宋建宁人丘翔,师陆九渊的宋邵武人丘元寿,宋高宗建炎四年讨建昌军卒修达等作乱的统制丘赟,江阴人、仕宋孝光宁三朝的一代伟人丘崈,丘崈子刑部尚书丘寿隽,丘崈次子司农卿丘寿迈,丘崈孙庐陵太守丘惟吉,丘崈孙桂阳太守丘汲,丘汲子丘必恭,丘必恭子丘定夫,丘定夫子丘坚,丘定夫子丘基,丘基子丘元钟,朝奉郎丘舜中,宋工画水牛的丘士元,宋善画山水的丘大卿,宋著有《玉渊杂着》等书的丘迪,宋尝与陈彭年等重修广韵的丘雍,宋摹仿王羲之书的书法家丘敬和,宋朝医学家、著有《备急效验方》的丘哲,朝奉郎、滏阳人丘舜中,讲明道学、宋黄岩人丘渐,宋泉溪人、著《忧忧集》的丘应辰,宋建宁人孝子丘敬,宋连城、嘉定赣县尉丘鳞,丘鳞之侄兴学好士、政教著声的宋连城人丘方,登州栖霞人、仕元太祖的长春子丘处机,宋有文武才、官至两淮制置使、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大字以赐的丘岳,宋理宗时随王居安至宁化招抚贼的军校丘锐,宋著《丘光业诗》的丘光业,宋咸淳进士、官韶州佥判、被执不屈的丘必明,宋同安人、宋亡居海屿中、自号钓矶翁、有《易解义》、《书解义》、《诗口义》、《春秋通义》、《周礼补亡》等书的丘葵,宋亡后隠居不出,一意于诗的丘石,宋亡(1279)不仕,著《周易辑解》《经世补遗》《易学说约》、发明“朱子宗旨”的端州佥判宋建安人丘富国等45位先祖。

7、天一阁藏明代方志中的宋朝丘氏名人有:福建:宋瓯宁丘立之,宋瓯宁丘之立,宋瓯宁丘高,宋瓯宁丘柔,宋瓯宁丘传,宋瓯宁丘密,宋瓯宁丘述,宋瓯宁丘贲,宋瓯宁丘枢,宋瓯宁丘楠,宋瓯宁丘同,宋瓯宁丘与龄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6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莫盘度 2011-4-4 23:30
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姓氏,要想一代不少的真实珠串链接到开姓始祖,都是不可能的。要想修好族谱,就必须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使其内容真实可信,要使族谱内容真实可信,就必须将下传衍流无考的历代先祖列为文化先祖,与血缘先祖分列编纂。本文需要大家好好学习研究,对于我们修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引用 莫朝栋 2010-6-26 20:23
文化认祖的概念 文化认祖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重要修谱方法,我们莫氏值得提倡
引用 莫朝栋 2010-6-26 20:21
文化认祖的概念 文化认祖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重要修谱方,我们莫氏值得提倡

查看全部评论(3)

手机版|新闻|族谱|联谊|宗祠|村落|故事|基金|公益|论坛|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