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莫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封开莫靖深的个人空间
http://www.moszq.com/?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首页
Portal
新闻
族谱
联谊
宗祠
村落
故事
名人
文化
商务
公益
基金
我的空间
日志
蕨村状元祠正式获批准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热度
1
已有 4158 次阅读
2013-10-13 23:50
蕨村“状元祠”于2013年8月8日正式获封开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莫宣卿状元祠位于渔涝镇前进村委会蕨村,据专家考证,始建于唐代,历代均有维修,祠内存放有十件文物,颇有保护价值,莫宣卿是岭南首魁状元,为弘扬民族文化,配合我县“岭南文化古都”的开发和建设,建议将该古建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领导叶军尤丶黄学武均批示同意。
蕨村“状元祠”简介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蕨村面朝麒麟山,背靠南山。 封开县渔涝镇汽车站的对面,就是蕨村莫状元故里的路口。从村口到村里,通向蕨村的大路是一段长近1000米丶宽近5米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田地。蕨村村口立着一个仿古式牌楼,采用花岗岩石饰面,黄色琉璃瓦盖顶,顶脊中央的“二龙戏珠”造型栩栩如生。牌楼的正上方横梁处,铺贴着红褐色花岗岩石,石上横刻着“岭南首魁状元”,下方则用灰色花岗岩石为底,横刻着“莫宣卿故居”。中间的左右柱子刻有对联,左柱竖刻着“蕨村考肃纬地章”,右柱则竖刻着“南国状元经天学”。中柱与端柱之间的墙体部分,铺贴着灰色花岗岩石,左面刻着“长乐里”,右面刻有“文德乡”。据封开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丶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楚源介绍,在唐末莫宣卿中状元后的唐咸通年间,村子全称为封川文德乡长乐里。
沿着进入蕨村的水泥路往前走约100米,来到状元祠。状元祠外有白色围墙,进入可见宗祠还原了唐宋年代的建筑风貌。据陈楚源介绍,宗祠屋檐上的马头墙是中原风格,“莫宣卿的太公莫建仓在安史之乱后迁往福建,后来被抽丁从军,驻守岭南,成为莫氏入粤始祖。为了纪念先祖,莫宣卿的宗祠也保存了中原的马头墙风格。”
祠堂大门口的上方,挂着刻有“状元祠”三个大字的匾牌。匾牌两边的屋檐上雕刻有“凤凰开屏”雕花和状元事迹。进入祠内,第一进的两侧均为厢房,陈列着莫宣卿生平和求学的传奇故事,墙上记录着捐资建祠人的功劳。再往里面走,是一个宽大明亮的天井,天井中心摆放着一个焚香的石鼎,石鼎旁还放着砚和毛笔。陈楚源表示,根据砚的简单丶大方特色,可以推测来自宋朝。
进入祠堂的后庭,香火鼎盛,中间供奉着莫宣卿及莫氏先贤的塑像。莫宣卿手握官印,坐在正中间,正视前方,左有祖先莫建仓,右有进士,前有文丶武生。“莫宣卿状元祠是状元文化的博物馆,存有10件文物,以后的状元祠也仿照这样的风格建造。”莫宣卿第40代后人莫怀德介绍说,状元祠按照古迹维修,建成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建成后一共有七次的维修,最近的一次维修在1996年,“以前的状元雕像是木雕,现在原来的基础上打上石膏,方便保存。”
据莫怀德介绍,“文革”期间,状元祠曾被用于学校,两边厢房为教室,后庭则作为教导处,“那时候破‘四旧’,对宗祠的毁坏很大,差点连格局都改变了,后来族人捐资重修才基本恢复原貌。”状元祠后庭两侧各供奉着莫氏历代祖先的灵牌。
虽然经过1996年的维修,但如今的宗祠仍显得比一般的状元宗祠来得古朴和陈旧,状元祠在2006年就开始申请文物保护,却一直没有获批,宗祠的修建均由蕨村莫氏族人捐款。如今状元祠正式获封开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真是可喜可贺,这也为研究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
1 人
)
莫轻的
收藏
分享
邀请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蕨村旺龙祈福活动
•
状元墓地动工通告
•
《莫宣卿家谱》第一卷之世系(初稿)
•
《莫宣卿家谱》第一卷(初稿)
•
1179周年莫宣卿状元诞庆典活动
评论 (
0
个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评论
封开莫靖深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手机版
|
新闻
|
族谱
|
联谊
|
宗祠
|
村落
|
故事
|
基金
|
公益
|
论坛
|
莫氏宗亲网
返回顶部